21世紀思維之全民皆祭司視角閱讀利未記祭司獻祭禮儀|劉秉怡傳道
113.04.14主日信息摘錄
經文:利未記7章1-38節
為什麼要讀《利未記》?
上週我們教會讀經進度完成了《出埃及記》的考查,今天我們要進入《利未記》的歷程,有很多曾經下定決心要把聖經從頭到尾讀完的⼈,都有卡在《利未記》曠野裡的經驗。利未記確實不容易讀,但如果我們就是一群被摩西帶領出埃及,進入曠野的猶太裔埃及人,如今在上帝、在摩西、在雲柱火柱的引導來到了西奈山下,我們即將要展開全新的生活。那將會是個怎樣的心路歷程?相較於我們研讀《利未記》的困難,這一群充滿罪性又軟弱的群體,他們所面對的是又大又難的未來。我們覺得很難讀,把聖經合起來就結束了,但在曠野中的以色列百姓,他們必須真實的面對自己未知的困難,更要真實的面見聖潔的上帝。
如果我們以摩西五經的視角來認識《利未記》,可以看見一個逐漸聚焦的視角,創世記講的是全宇宙,關乎每一個人、全人類、整個宇宙;鏡頭再拉近《出埃及記》講的是以色列這個單一民族所發生的事;再把焦點更加地聚焦《利未記》把視角縮到利未支派上;到了《民數記》焦點又再放寬,所談的也是以色列整個民族;《申命記》重申上帝的律法,再次以全世界為背景來看。以時間來看,《創世記》涵蓋了許多世紀;《出埃及記》包含了300年左右;《利未記》只記載的是西奈山下一個月的事,《民數記》涵蓋了約40年時間,《申命記》則展望以色列人未來的世紀。
《利未記》這卷書所記載、所聚焦的是在摩西五經中最重要的時間,最重要的地點,最重要的支派,可以說整部摩西律法的焦點以《利未記》中的教導為中心。到底《利未記》教導上帝的百姓什麼重要的事呢?出埃及記的最後描述:耶和華降臨,祂的榮耀充滿會幕。而《利未記》則從一章一節「耶和華在會幕裡呼喚摩西,對他說」,《利未記》從「會幕」開始拉開了序幕,這本書的希伯來文原名就是:「祂呼叫」。上帝與祂的百姓同住,是何等奇妙的事?那位聖潔的上帝呼喚我們,要與人同住,但是神人有別,人有許多不聖潔的地方,怎麼可能同住呢?《利未記》的原來名稱應是「上帝的呼召」,「上帝的呼喚」,《利未記》有個基本概念就是當神要與人相遇的時候或是人來到神面前的時候,所要預備的事情和預備的態度。
神要與我們建立個別關係
會幕在《出埃及記》40章已建好,一切跟獻祭有關的物品都預備好了,而《利未記》的1-5章補充該如何獻祭,6-7章補充了指示祭司如何獻祭、如何宰、燒、吃祭物和彈血,以及未來第8-9章說明亞倫父子按著正確的程序被膏立為祭司⋯等,可以看出《利未記》接續了《出埃及記》的脈絡。《出埃及記》是教導以色列百姓要在身體和思想上出埃及,預備成為「神的子民」。在上帝的帶領下,以色列離開埃及為奴之地到西奈山下,上帝要親自與祂的百姓立約,但當摩西上山領受十誡時,他離開以色列人40晝夜。以色列人要求亞倫為他們製造神像。摩西在與上帝交談時得知消息後折返,憤怒地摔碎寫有十誡的石板並毀掉金牛犢。以色列人的罪破壞了神與百姓立約的關係,以色列人把一切都搞砸了,接下來要怎樣可以在自私和罪中與聖潔的神和好呢?
《利未記》的中心要點,就是聖潔的神恩待人,並提供方法讓充滿罪惡的人可以住在祂聖潔的同在裡。上帝要教導這批屬神的子民如何成為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成為神所喜悅的後裔。因為神是聖潔的,祂是生命的主,充滿良善、公義,如果聖潔的神的會幕在祂的百姓中,祂的百姓也必須成為聖潔,以色列人必須要處理罪的問題,才能真實地與神同行。
聖潔的意思是:分別出來,獨一無二。上帝提出了邀請,也提出了解決方案,祂把祂的百姓─以色列人分別為聖,使他們可以符合神聖潔的標準。以色列人必須有一套生活準則來管理他們,使得自己可以符合神聖潔的標準,《利未記》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這套規範,耶和華藉著摩西從會幕發出命令,委任利未支派來執行、帶領、協助以色列人成為聖潔。聖潔這個詞在利未記裡共出現了152次,上帝在其中不斷地強調聖潔的屬性,同時命令以色列人要成為聖潔。神所住的會幕在以色列人當中,他們要怎麼樣才能在不觸犯神的聖潔情況下與神同住?我們可以看到通篇的《利未記》有個對稱的結構,最外的是以色列獻祭儀式、再來是祭司的職份的作用,以色列人的潔淨,最中間是贖罪日的討論。第一到第七章的主題就是:獻祭儀式。
上帝透過摩西指示祭司該如何獻這五種祭,實際上獻祭的條例在1-5章也一再地出現。反應出上帝對事奉的品質有很仔細的要求。我們大致可以將五種祭儀簡略地分成兩大類:一、向神說:謝謝祢─素祭和平安祭:把神賜給人的物品以象徵的方式表達感謝,重新獻給神。二、向神說:對不起─包含了燔祭、贖罪祭、贖愆祭:以色列人獻上動物血,血代表生命,同時也承認自己的罪得罪神,造成世界的敗壞和死亡,祭牲以象徵的方式,代替人受罰,這樣的方式是因為神要赦免犯罪的人,並且要遮蓋他的過犯。
燔祭─其目的是蒙神的悅納,指有罪的⼈與聖潔的神和好,上帝聞到燔祭的馨香之氣,就改變祂對罪⼈的態度。獻燔祭的人要按手在祭牲頭上,燔祭就會蒙悅納,為他贖罪。祭牲作為罪人生命的贖價,代替受死,使罪得到遮蓋,可以與聖潔的神和好。當我們要事奉神,必須罪得赦免,與神恢復和好的關係,如果我們害怕躲藏神,⼜如何能事奉?
贖愆(過)祭─是犯下一些具體的過犯,得罪人又得罪神,贖愆祭的目的是向人賠罪,與人和好,⼈犯罪不只得罪神也得罪⼈,事奉神的⼈必須為得罪⼈的事誠意賠罪,重建關係。
贖罪祭─是與自己和好,當人獻上贖罪的祭牲,必蒙赦免,上帝饒恕人的過犯,免除他的刑罰,當我們的污穢潔淨了,才能事奉神。
我們試著以小偷偷東西來說明人犯罪造成對神、對人,對自己的影響以及處理方法:一個人犯了罪不只得罪神,得罪⼈,也污穢自己的人格,是不適合當祭司的,如果他盼望當祭司,就要獻贖罪祭,潔淨自己的污穢;獻贖愆祭(贖過祭),向人賠罪,與人和好;也要獻燔祭,除去神的忿怒,與神恢復正常的關係,這也是上帝工人的首要資格。
素祭─素祭中有油和乳香,油代表喜樂,乳香也是喜慶時的香料,表示獻祭者心存喜樂奉獻,為主而活,甘心樂意,素祭另一項配料是鹽,鹽代表了忠實不變,素祭是獻燔祭後,表明罪得赦免的人甘心樂意順服神,在生活工作中見證神不改變,是上帝工人的必備條件。
平安祭─獻完素祭再獻平安祭,平安是沒有道德衝突與爭戰,也沒有仇敵或緊張的人際關係,平安祭是出於感謝而自願獻上的甘心祭,對神的恩典表達感恩。獻平安祭是象徵人以最真誠的心把最好的部份獻上,也是神國工作的必備條件。平安祭是唯一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快樂的獻祭。
我們可以看到五個獻祭中,要成為祭司的國度,成為事奉神的人的表現是:罪得赦免、甘心順服、獻上最美。
來到耶穌的時代,耶穌帶來的福音,給猶太人極大的衝擊。「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使徒行傳6:7)耶穌復活升天後,司提反受到大祭司該亞法的盤問時為主作見證,使得猶太人無法駁倒司提反。他們暗中唆使⼀些人誣告司提反,煽動百姓、長老和律法教師抓住司提反,把他押到公會,並派人作偽證(使徒行傳6:12-14),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到底哪一方才是真正的祭司?是在公會中徒有職份的神職人員,或是為著真理勇敢辯護的忠實信徒?在舊約時代,祭司是特別揀選的族類,惟有利未人才能擔任,大祭司還要神特別選立的;但來到新約,是「全民皆祭司」的時代(彼前2:9-10)。
如今,21世紀在台灣的我們是否有意識到我們是蒙揀選的族群,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上帝的子民?浸信會傳統很重視「全民皆祭司」的信仰立場,這個「全民」,就是信徒的意思,這個全民就是所有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每一位受浸歸入主名下的小基督。「全民皆祭司」的精神,「屬於上帝的兒女,在教會中沒有階級分別,只有職責之別,也就是教會中所有的信徒地位都是一樣,彼此稱為弟兄姊妹。」信徒祭司有參與事奉的權柄,浸信教會中沒有所謂特殊的「聖品人員」,每一個人都順服在神的呼召之下,服事基督,建立教會,與信徒之間彼此團契相交。把基督的愛活現出來。祭司擁有權柄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所被賦予的責任。
在羅馬書12:1-2保羅說:「所以,弟兄姊妹,我憑上帝的憐憫勸你們獻上自己的身體,作聖潔、蒙上帝悅納的活祭。你們理當這樣事奉。你們不可追隨這世界的潮流,要隨著思想的不斷更新而改變,這樣就能明辨上帝的旨意,知道什麼是良善、純全、蒙祂悅納的。」保羅對羅馬信徒的告誡是:把自己獻給上帝,不再是摩西律法要求動物獻祭那樣變成聖壇上的祭物,而是當作活祭。我們在字典裡找到「獻祭」定義:「獻給上帝的任何神聖的東西」。那我們屬耶穌的人,要如何自己獻給上帝當作活祭呢?
在舊約之中,聖潔的神接受了祂的百姓所獻上的動物祭。但這些神的羔羊耶穌基督獻祭的預表。耶穌最終在十字架上的一次獻上永遠獻上,完成了獻祭,舊約獻祭不再有任何作用(希伯來書9:11-12)。對於因為得救的信心而在基督裡的人,唯一可以接受的敬拜就是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主。在實際意義上,「活祭」是什麼樣子?我們是上帝的活祭,不是世界潮流的追隨者。我所想像的是我們願意真實的來到神的面前,在祭壇上像祭物一樣敞開我們自己,把我們的心思意念都獻給神,生命中最好的部份都獻給神,在獻上自己的過程中被主耶穌所潔淨。
我們通過「隨著思想的不斷更新⽽改變」
我們通過上帝話語的能力使我們被更新變化。上帝的話語因著聖靈在我們心裡,面對聖經,我們透過聽讀研誦,聖靈把我們從世俗轉變為真正屬靈的人,陶塑我們可以明辨神的心意(羅馬書12:2)。上帝透過耶穌基督呼召我們成為祂聖潔國度的君尊祭司,在基督裡我們被稱為是聖潔國度的子民,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獻上原本會朽壞的身體為祭,一天新似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用原本殘缺的生命,但卻被耶穌的救贖所更新成為完全的全人,做一切蒙上帝所悅納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