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V.S.复活节|马康伟牧师
104.04.05主日信息摘录
经文:马太福音28章1-10节
今天是华人民俗节日中非常重要的清明节,传承了中华「孝道」文化;今天也是基督教意义重大的「复活节」,是对人类罪的生命带出重生契机的宣告。这两个日子在「今天」相遇…
一、清明扫墓的文化含义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也成为华人「孝道」、「扫墓」中一个重要的日子!「清明」指的是节气。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用来反映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而「清明」大约在「春分」后,「谷雨」前,这时候万物洁净,空气清新,所以叫做「清明」。
我也相信每年到了清明节,这是我们华人在孝道文化中生死至极的情感呈现!亲人还在的时候,我们侍奉他们,亲人不在了,我们的心情总是有很深的遗憾,总是觉得对父亲先人的亏欠与心中的不舍!所以,扫墓选在春天「清明」,这是我们老祖先的智慧,在这一天是带有生命的契机与盼望,就像大地在严冬中的种子,开始孵化与冒出芽来!这有著生命传承的涵义,这才是我们清明扫墓的真义!但也因著二千五百年习俗的变迁与各样民俗宗教的影响,就变成我们现在扫墓拜祖先的特有文化。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我想大家也一定都想不到,「清明」除了扫墓之外,还包括荡秋千、踢皮球、放风筝、拔河、吃草仔粿、春卷(润饼)…等,都是清明民俗流传下来的活动。当我们看到华人清明节的民俗与文化的时候,当然有些信仰上真理的问题,需要神学上与文化上的处理。但基本上,基督徒会扫墓,因为基督信仰是非常看重孝道的信仰,只是因为过去民俗宗教问题,导致长期的误会,今天我们身为华人的基督徒,必须有所澄清与文化基督化的强调。所以在清明节,基督徒只要将「祭祖」改成「敬祖」,这是回到最早2500年前周朝时代「清明节」的原意与精神。
二、耶稣复活的生命宣告
我们从圣经中很清楚的看到当时天未亮,这群爱主的妇女就急忙到山上看耶稣的墓穴,这是圣经中记载的扫墓,只是耶稣复活了,耶稣已不再墓穴当中。在耶稣受难的最后一刻,他说「成了」,之后在他复活跟门徒所说的第一句话「愿你们平安!」成为他复活后救恩成全的宣告,这平安有著非常重大的意义:
1.这是耶稣死里复活之后的宣告,信靠他的人可以不再受死亡的辖制,而可以在基督的生命里面,使我们与天父和好,重得天父儿女的地位。
2.这「平安」使我们不再受罪恶的捆绑!
3.这「平安」使我们恢复天父儿女的形象与样式,恢复成为有灵的活人!
4.这「平安」也成为我们基督徒彼此祝福,表示我们都在基督里是得救的基督徒!
5.这「平安」带来人类文化中对死亡迷惘的解答,也带来人类孝道最终极的成全,尤其是针对我们华人。
6.耶稣的复活,也终止人人在宗教中的无穷尽追寻与自我解脱!只要我们接受他作救主,就必得救!
三、基督信仰满足华人三大生死终极盼望
耶稣被钉十架后,七日的头一日,一群妇女前往耶稣坟前准备扫墓,出现两位天使说:「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这句话,已经将清明(扫墓)带往复活。
华人重视祖坟风水,企盼祖先能赐福他们,这是在死人里找盼望。所以,天使才会说:「为什么要在死人中找盼望呢?」这本是不对。中国人面对生命终极有三大期盼:
1. 死后不愁吃穿:许多长者反对儿女信主,担心死后若无人祭拜,会成饿鬼孤魂。除了基督信仰以外,其他偶像神明都没有「死后服务」的承诺,拜了一辈子,“死后不愁吃穿的期盼”在既有的宗教里却是完全落空。
2. 死后有人带路:死人的路,活人从没有走过,如何带?有谁能带?中国人面对死亡充满许多恐惧。耶稣说:他去原是为我们预备地方。「你们心裏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裏去。」(约十四1-3)
3. 死后能团聚一起:期待将来还能再团圆,但其他宗教的「轮回」主张把将来团聚的美梦破灭,因为不知来世投胎会是甚么人种或何等生物。(他们供桌上的牲畜在他们的观念中,很可能就是别人的祖先了。)
三大期盼在传统宗教信仰中完全破灭与落空,却能在基督教信仰里得到完全满足的答案。这就是耶稣的承诺与保证,死后由他带路,因为他从阿爸父家来,道成肉身成为人,被钉十架降到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如今坐在上帝的右边,唯有耶稣去过天堂与阴间。
基督徒过世是回天家,回到阿爸父为我们预备的家,他不会寒酸的告诉你:「回家还要自己带便当。」天家里所有的吃喝玩乐都已充足,不需地上的祖孙来预备,家人死后也可以在天家相聚、团契。基督耶稣是复活的主,修正了华人祭祀文化中的偏差,也填补了我们心中的疑惑与恐惧。在华人清明节的时候,这正是我们向亲人传福音最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