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商品介绍
2
神审判的;神所要的 |林毓伦牧师3
https://www.amoybc.org.tw/ 厦门街浸信会
首页 你必须知道的信息,与你分享 2025 神审判的;神所要的 |林毓伦牧师
11400831

神审判的;神所要的 |林毓伦牧师

1140831 主日信息摘录
经文:诗篇82篇1-8节

主日直播准时每周日10:00在教会YouTube频道,欢迎弟兄姊妹线上参与
一、神审判诸神(v1)
在这里提到的「有权力者的会」,不同翻译版本是「大会」,这里指的应该不仅只是字面上人间的法官与审判官和有权力者,其实是诗篇作者借用迦南神话的片语―据迦南神话,诸神之首伊勒(El)将诸神聚集於会议中;或者我们可以想像就像希腊多神文化中,有一个主要的神召聚诸神来商讨。但在这里,作者用这个概念要突显耶和华神是God among all gods,意思并非诉说我们的信仰是多神论,而是说我们的神是唯一真神,这里要突显的是连异教的「神明、神只」都必须受他审判,他的完美、完全与一切属性已经体现了对诸神的一切称号与能力,诗篇的作者透过这样的对比,其实是说明异教的神只能来受审判,藉此嘲笑假神之无能、否定他们的存在。所以第一节真正的意思,是要诉说只有一位真神,他审判一切称为神的假神与异教、审判诸神,当然也审判全人类、全宇宙。藉由此种生动地描绘,更突显神要审判的是信奉异教假神进而活在罪恶与黑暗之中的一切人。
二、法庭的质问(v2)
在这里,神似乎要假神、列国的诸神出来交帐。这里突显出神对「诸神、有权者」提出两项指控,就是「不秉公义(原文是两个字:审判+不公义,意指审判不公)」以及「徇恶人的情面―原文是:高抬邪恶的脸面」。另一方面,这也突显神是「喜爱公义、恨恶罪恶」的。
三、神所要的公义(v3-4)
「你们当为贫寒的人和孤儿伸冤;当为困苦和穷乏的人施行公义。当保护贫寒和穷乏的人,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神清楚的表达出他「向诸神、向掌权者、向世人」所要的是什么,也许用另一段经文也可以清楚地回应,就是弥迦书6:8「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神要掌权的、要人行公义好怜悯,也特别要顾念孤儿寡母。这里用了四个精确的动词「伸冤」、「施行公义」、「保护」、「救…脱离」来表达出神所要的是什么,而神自己也透过爱子耶稣基督降世舍身,成为那为人伸冤、施行公义,也是保护羊群并救世人脱离罪恶的。神所要的公义,值得我们深思、效法。
四、神谴责的罪恶(v5)
与神向诸神、世人所要的公义对比的是神所谴责的罪恶。诗歌里用你们不知道、不明白,并不是说「诸神、掌权者、世人」对神的秩序与公义一无所知,也不是不晓得神的期盼;其实神的公义与要求是清楚且明白的,但是「诸神、掌权的人、甚至是世人」拒绝神的公义和统治,这已经不仅仅是愚昧无知,而是刻意地拒绝神,不以神为神。在这里也说他们在「黑暗中走来走去」,这里指的不是环境上的状态,而是暗喻著「道德的黑暗」,也就是「邪恶」;他们沈浸於罪恶、黑暗,毁坏神的秩序藉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吸引人在罪恶中离弃神的光明。以至於「地的根基都摇动了」,「根基」意思是按於神所立的次序以及统治;但恶人毁坏公义、甚至搅扰敬虔之人,意图动摇神的次序来扩充邪恶的势力与版图,这一切都是神所谴责的。
五、法庭的判决(v6-7)
「我曾说:你们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儿子。然而,你们要死,与世人一样,要仆倒,像王子中的一位。 」最后,神以第一人称的我宣告审判、定罪。虽然在迦南神话中,将「诸神」比做神的儿子,当然异教的诸神不可能是神的儿子,这只是一种比喻的手法,强调无论地位如何,都要面对审判,都是必死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论到世上的审判者、有权力地位的人,本都是神所造、是神的儿子,但与「诸神」无异的,是他们都不以公义、道德、秩序为本,不在乎神所在乎的,甚至沈溺邪恶、动摇神的次序与根基,使人走向灭亡,因此必定要死,与世人一样。
六、神审判世界(v8)
「神啊,求你起来审判世界,因为你要得万邦为业。」诗篇的最末,回到诗人的祷告回应,敬虔的诗人呼求,也是凭信心宣告,神要审判世界,即便暂时在不公义的统治、邪恶与败坏中,最终神的国度必然完全降临,神的公义也要全然彰显。因此,人的责任,就是仰望与呼求神的公义来恢复已经陷入混乱的秩序。这篇诗篇的最末同时也显示出神对万邦、列国的关注,不仅只在乎以色列群体、犹大国度,神从创世开始,甚至从拣选亚伯兰时就已经是以万国、列邦作为他审判、拯救以及呼召的对象,在注释书作者范甘麦伦的书中写下:「这篇诗篇对於万国显出巨大的关注,只有上主是神,再没有别神!基督徒必须显出反主流文化,正如以色列必须与迦南人的价值观有所分别。」
七、从扇型结构看出神学意涵:当我们重新看到这篇诗篇的结构,会发现强调的重点
似乎在扇形结构的首尾呼应对仗中,我们看见神是审判诸神与世界的,神的审判有质问也有判决,但最关键的,也是位於扇形结构核心的,是神所要的公义与神所谴责的罪恶,神不要我们破坏他的秩序、动摇他的根基,更不要如愚昧装睡的人,明明知道神的心意、法度,却仍要一意孤行。反之,神向我们要的,是「为贫寒的人和孤儿伸冤;当为困苦和穷乏的人施行公义。当保护贫寒和穷乏的人,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这是每个基督徒应当关注的,也是为什么每当有人去传福音、宣教,最在乎的有两件事:「福音与福利(服务)」,透过福音转化人的生命,以至於得到更新与永恒的盼望,与神恢复关系;透过福利(服务的行动)转化社区与生活环境,给予工作机会改善生活,让人得帮助、得公义以至於需要被满足,这些也是神所在意的。正如宣教士马偕博士在台湾的各处传福音、建立教会,但也建立学校机构,提升教育环境使人能够得到知识的启蒙,更建立医院,完善医疗体系使人的身体得帮助,藉此帮助人全人受到关怀。当看见需要时,我们不会像雅各书2:16里所说:「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
「愿让上帝心碎的事,也让我心碎。」这是世界展望会创办人,宣教士鲍伯・皮尔斯的名言,当我们真实在乎神所向我们要的,我们也会在乎孤苦软弱者他们的需要,因为神所要的也是我们所要的,让神心碎的事也让我们心碎。
八、新约事件里看出基督徒的责任
马可福音12章38-44节中,这个事件我们常常把目光放在这位穷寡妇,如何把自己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因此鼓励大家奉献,并且要甘心乐意,甚至超过自己所能的。但这段经文的「前因」,是耶稣教训说要防备文士―假冒为善、好穿长衣游行、会堂里处高位、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们安…,他们精通律法、道貌岸然,但却「侵吞寡妇的家产、假装祷告时则是自言自语」,因此耶稣责备他们要受更重的刑罚。后续就马上接著说耶稣看众人如何奉献,画面中出现了一位寡妇,这是相当冲突的,因为在出埃及记中,神清楚的要他们善待孤儿寡妇,申命记中也记载如何供给饮食等等,也就是说,若真的按神教导,这样需要的族群至少是不至匮乏;但显然在当时的犹太社会里,精通律法的人侵占寡妇的所有,诡诈的占据一切,还道貌岸然的自以为义。事实上,这个寡妇将自己全所有都奉献的画面,冲突在於她才是真正需要被扶持与奉献的,她却给出了自己所有的;而真正拥有一切恩典甚至是丰沛有余且精通律法的人,却允许社会不公,任凭行恶,不愿意按神的旨意行。
九、结语
回到今天经文的主题,不仅提到神审判世界与万有、神有质问也有判决、真正的关键核心是:神谴责的――罪恶、不秉公义、高抬恶人的脸面;神所要的――回应神的公义,就是「为贫寒的人和孤儿伸冤;当为困苦和穷乏的人施行公义。当保护贫寒和穷乏的人,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神呼召我们:当我们的身边、近处或远处有需要的人,我们就起行前往,把温暖、爱与盼望带去;有人还不认识福音,我们也把福音带去。真正把神所要的公义彰显,为困苦人、孤儿寡妇伸冤、保护他们,救他们脱离恶人之手,也救他们进入天国之门。愿主帮助我们,警惕神审判的,回应神所要的。

 

1685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