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几时呢? |张光睿传道
114.07.06主日信息摘录
经文:诗篇十三篇1-6节
上周传弢传道已经为我们做了诗篇的背景概论,包含其中作者不一定明确,就算说是「大卫的诗」也很有可能是代笔,或是从大卫的角度所撰写的。今天的经文段落就是大卫的诗,但因为作者可能不是百分百确定,我们接下来以诗人称呼。圣经的诗歌体裁跟我们读我们所熟悉的诗一样,里面的内容意旨不在於历史的客观精准性,而比较是一个心情抒发的表达。所谓的诗情画意,比如说谈到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大家都会背。看到作者李白描绘了一个很美的情景:一个月亮高照的晚上,地上有点霜,让他看著月亮心中就思念起自己的家。好美的一首诗,可是换个角度来看这篇诗,李白就不过是熬夜或失眠,然后大概是在座位上对著窗外发呆想家罢了。换言之,套用当代诗人周杰伦的歌词,李白只是半夜睡不著觉,把心情哼成歌。这简单、有点无趣但又稍微能体会的客观处境,却使李白勾勒出他当时的想家之情。今天的经文也有点这样的味道。诗人利用文字抒发心中的感受,为要得著上帝的拯救。
一、坦然向主呐喊 (v.1-2)
这是发自内心的向主呐喊。在第一节中「耶和华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耶和华真的有忘记诗人吗?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会忘记诗人吗?原文中「记得」比「忘记」还有多一点含意。论记得,记得会带有一点正向、主动,准备有动作、协助的意思。只要是「记得」的事情,就会甘心乐意且努力的完成。今天的经文提到「耶和华忘记我」的时候,就有相反的意思。这不一定仅限於「不记得」的范畴;甚至有包含一种拒绝帮忙、见死不救等等的意思。上帝真的有看著诗人,见死不救吗?真的有把诗人抛在后头吗?甚至第一节后面说「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诗人他听不到、看不到、感受不到上帝。我想上帝不会那么轻易忘记诗人的。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不太可能忘记他拣选的受膏者。全知、全能的上帝不会忘记他所爱的。可是不管怎么样,诗人表达出来的「感受」是觉得被上帝忘记、被忽略,甚至被遗忘的感受,一种孤单又寂寞的感受。这样的状态,要到几时呢?在我准备这篇讲章的时候,看到甚至有学者把这段归纳为desolation,一种孤寂的状态,是一个可能我们比较知道的isolation孤单还要更进深的一个处境。情境上有什么差异呢? isolation 孤单 、孤立、隔离;desolation 荒凉,未开发管理的草地,少了生命来源-水。
可是弟兄姊妹,我们有多少时候上帝不按著我们祷告祈求的时候,我们感到被遗弃?觉得上帝都不听、觉得上帝都不在?我们不要在上帝动工以前就觉得上帝不在。有太多太多我们听过的见证,都告诉我们上帝的时程表跟我们的不一样;或是说上帝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或是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确实,在我状况好的时候或是需要安慰别人的时候,这些上帝的属性,都轻轻松松讲得出来,都很容易掌握。有人祷告跟上帝求另一半,没蒙应允,啊~上帝的时间还没到。有人想要为主的福音开拓事工失败,哎呀~可能不是上帝的旨意。确实,在一个全知全能的神底下,一切不成全的皆是他的旨意。但我们忘记,从当事人的角度来感受,是一个空虚、孤单、一个寂寞。甚至到我们自己软弱的时候,我们也是会开始问: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我自己也有相同的困扰。在面对上帝的不回应、面对上帝的寂静,我心里也会质问上帝:这样的状态,要到几时呢?我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寂静。我是希望能鼓励弟兄姊妹,不要忘记我们的神,是全知、全能的神,必有他的时间、方式、目的。
向上帝求关注求不到之后,通常下一步是什么呢?从第二节我们看到诗人开始心里筹算,终日受苦。换句话说,在诗人觉得面对愁苦中,没有得到上帝关注,诗人就开始尝试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解决困难,可是诗人仍然每日愁苦,敌人仍然在不断压制诗人。但诗人的哀歌没有就停在这,诗人没有允许他的状态继续下去。他在第三、第四节从哀声变为恳求。第三、四节诗人求主亲自来拯救他、眷顾他。
二、求主亲自拯救 (v. 3-4)
在哀声叹气之中,诗人求主亲自介入。诗人恳求上帝,请求上帝支援。从无语、从没有行动、没有回应中,转换到上帝实际的伸出援手眷顾。我们可以从前一段经文看到诗人多次的呼求,可见诗人被遗忘的感受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此刻的诗人前方只有两条路,需要主神迹般的介入,不然就是死。第3节「求你看顾我,应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诗人几乎要死。诗人在绝望当中,在感受到被遗弃的时候,没有放弃呼求神。诗人清楚知道,上帝是一位有能力看顾他、应允他、胜过仇敌的上帝。甚至诗人有可能因著他自己代表著受膏著大卫,有点向上帝情勒:你一定会让我活,上帝求祢赶快拯救我吧!诗人继续在第5-6节的地方,坚定了他对上帝的信心。
三、救恩来自主恩 (v. 5-6)
诗人相信上帝会救他,因为上帝是施慈爱的神。这慈爱是自古至今带有救恩应许的慈爱,是上帝拣选以色列人为他选民且必要拯救他们的慈爱。这是上帝应许以色列民的,诗人也因此相信上帝会拯救诗人脱离现在感到被遗弃的困境。
诗人在这篇诗篇所经历的离弃感,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也有体会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大声喊著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可福音15:34)。我们所信的上帝,差他儿子耶稣基督来到世上,背负我们世人所有的罪,藉著死而复活拯救我们脱离罪的挟制。同一位耶稣,感受过你、我、以及诗人所感受的离弃感;同一位耶稣也经历的救恩、重生的盼望。这,是我们所信的耶稣;这,是我们,也是诗人所信的神。
最后,对於今天的经文我们能有什么思考?
一、我们愿意坦然向神面对我们的软弱吗?
我们跟上帝的关系是什么?是能够坦然向神面对我们的软弱吗?是一种亲密、什么都可以讲的关系,还是是一种主仆关系?向上帝坦然面对我们的软弱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坦然,一个是软弱。其实我们自己都知道自己的软弱,也可能分享过很多次。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软弱,可以问身边跟你最亲密的人,他会告诉你。坦然呢?我们敢向上帝发怨言、发牢骚吗?我们跟上帝有到这样的关系吗?我们的神是听我们祷告的神,是像我们敞开的神,必定会听我们的祷告。在我们当中有很多当基督徒比较久的,可能早已经知道可以向上帝抱怨、发牢骚,这些不是新事。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进阶版的,就是我们跟上帝对话的坦然,就像我们跟朋友们之间对话那样稀松平常呢?我们的神亦师亦友,是可以对话的神。向神的祷告不仅仅限於赐给我们丰盛饮食、让我们吃喝身体健康,更是可以与神有亲密关系的对话。
二、关於上帝:我们真的知道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吗?
我们不要忘记:上帝全知全能。诗人在绝望之时、在觉得被遗弃的时候,知道上帝是有能力带领他脱离当下困境的。神有神的旨意,意思是他也有他的时程表。有时会按著他的心意、按著他的时程、按著他的方式,回应你的处境。有时候,会马上有动静;有时候,没有动静也是一种回应。求主帮助我们,无论何处境,不要忘记神是全知全能的神。
三、关於信心:我们真的相信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吗?
知道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跟相不相信他不是有绝对关系。我们真的相信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吗?是否有怀疑过神?我们愿意倚靠他的慈爱与救恩吗?我们愿意相信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时程表,有这样全然交托的信心吗?如果我们单单只是知道神是全知全能的神,这个知识就只会成为脑袋角落的一个资讯。可是我们如果相信了,我们面对事情的心态就会不一样,面对困境的方式会不一样。纵然有些抱怨,纵然有伤痛,但我们能够靠主得力量,仍然相信他会带领我们度过。碰到下一步不知道往哪裏去的时候,不再单是盲目的寻找答案,而是在答案未蒙解答的时候仍然相信上帝有他的旨意。
求主帮助我们让这诗篇中的话语,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力量。在我们困苦愁烦、看不见尽头,问神还要多久的时候,想起主的慈爱,想起主是我们的力量,是生命中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