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召?有没有搞错?|林毓伦牧师
13.03.03主日信息摘录
经文:出埃及记三章9-15节、四章1-2,10-17节
呼召,这个词对基督徒来说并不陌生,但有趣的是用「呼召」二字检索中文圣经,我们会发现结果是零,中文圣经中虽然明显地提到神对人的选召~不管是选召人来跟随他、选召人经历救赎、或是选召人被赋予特殊的任务或使命,但中文圣经的翻译却从未明确使用「呼召」二字。但从原文来看「呼召」这个词在旧约圣经出现461次,字根是「qara」,有拣选、委任、托付等意思。在新约圣经出现11次,新约圣经中的「呼召」(Klesis)是名词,英语Calling,而动词则是kaleo,这个字的意思是「选召」或「呼召」,代表一群被呼召出来的人。因此「呼召」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方面是神召人归信基督、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第二是神呼召人来服事主,没有地位高低重要与否的差别,只有职任的不同。第三则是神呼召人在在工作、家庭与生活的各样事上见证神。每个人都有呼召(至少我们都蒙神选照做神的儿女,且要传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神对我的呼召是什么?我要如何回应呼召?其实神对每一个所拣选的儿女,都有「生命的呼召」,要回应神的救恩,离开过去罪恶捆锁的生命(彷佛离开埃及),得到自由,进入神所应许之地,活出神的同在,这是一个生命的呼召,是人人都有的。不过我们最怕的就是自己会不会搞错了,神到底有没有呼召我,神的呼召是什么意思;神难道要用我吗?求神帮助我们透过摩西的蒙召历程,让我们思想神对我们生命的呼召,并且让圣灵对我们说话、引导我们。
一、热心 VS 呼召
四十岁之前的摩西,被自己的妈妈乳养,能够知道以色列人的过去与文化,知道自己的血脉;却也被养在皇宫当中,做公主的养子,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果说要预备一个人选,可以带领六十万男丁离开埃及,迁徙到应许之地,需要的管理、能力、领导、经验等,我们可能认为非摩西莫属了。摩西除了外在的良好条件,也有内在的热心、热情;此时的他,会为著自己的族人被埃及人苦待而义愤填膺,甚至也有能力将对方打死(出3:11-12),他有能力与条件、有热情与看见,希望能够为神做什么、为族人做什么。这样的摩西―用自己的经验、能力、热心/热情为神「做什么」的摩西,并不被自己的族人接纳,很明显地,神也仍然给他功课要有所学习,於是他前往旷野去。
四十年后,在异邦米甸寄居多年的摩西,已经娶妻生子,对此时的摩西来说,也许已经认定自己是住在米甸的外邦人,或者可能已经觉得神远离他了;所以为神做什么的感动与热诚早已衰退,正如他已经是个八十岁的长者,别人眼中的老人了。但就在这个时候,神主动地向摩西发出启示与呼召,过去这四十年,摩西最多的时候,是拿著牧羊人的杖,与羊群为伍,只剩下当野兽来时与之拼搏保护羊群的勇力,只剩下被那些不乖乱跑、走迷的羊群所磨出的耐性。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经历,最软弱无力的器皿,神却要拣选、要使用。神也藉著过去四十年的旷野经历,来模塑所要拣选的器皿,这个模塑是要破碎摩西的骄傲和自恃,让神所要使用的器皿倒空自己,完全让神掌权,并且更加有爱与忍耐、有信心与顺服的器皿。
我们可以看见摩西生命中大致上分成三个四十年;第一个四十年,虽然拥有热情,但却是倚靠自己、生命的重点在「我是谁、我想、我能」,以至於虽有热情却无法完成神的托付,也不被族人接纳。第二个四十年,当一切的能力、经验、才干与热情都消散也绝了指望,反而却是神拣选的时候,因为当人承认「我谁也不是、我不想、我也不能」的自我否定(舍己)也许才是真正能够跟随主,并彰显出神同在的器皿。以至於最后的四十年,摩西的生命彰显神的同在,体贴神的心意,在整个历程中处处彰显「神是谁、神拣选、神能」。因此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呼召不仅是「有热心与热情、有感动与激情」,而是必须有神的带领,必定是神主动的呼召引导人来完成神的计划、工作与使命,有神的时候(常常不是我们想的时候,我们要顺服),有神的方式(不是我们觉得合理而已),神就模塑、修剪并且拣选所要用的器皿,并且持续的带领,在生命的历程中持续的建造,也在这历程中建立与人的关系,让人更深的认识、经历神。不过在出埃及记三章7-10节,摩西蒙召时也曾与主有拉扯和抗拒,也认为神是不是搞错了。
二、逃避 VS 回应
我是什么人—「我必与你同在」I AM with you.当神呼召摩西时,他认为:我谁也不是,怎能去见法老,又怎能将以色列百姓从埃及领出,无法完成这重任。(出3:11)然而,神的回应却是要摩西知道(出3:12),摩西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神与摩西同在」,所以神必亲自成就这工作。
百姓若问神叫什么名字—「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预先告诉摩西将要面对与成就的事。摩西第二个藉口是他以为百姓不认识神的名(出3:13),当摩西说百姓不认识神的名字,其实意味著百姓不知道神是谁,不知道神有什么属性、能力与特质,即便这位神过去是他们祖宗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而神的回应在出埃及记三章14-22节,神是过去先祖的神,神记念与先祖立的约。要领他们从埃及的困苦出来,前往流奶与蜜之地。虽然法老心里刚硬不容以色列民去,但神必伸手行奇事,也夺过埃及财宝。神启示他自己的名是「自有永有者」。
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你手里的是什么」用摩西手中所有,加上大能权柄(三个神迹)印证。出埃及记四章1节,当摩西第三次找藉口,害怕人不接纳,也不信他;过去已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所以摩西的藉口看起来很合理。但在四章2-9节,神以三个神迹来让摩西作为证据,让以色列民可以相信。神也透过摩西手中的杖(摩西有的,而不是没有的;神用我们有的,而非我们没有的),成为行神迹的工具;当人把杖交在神的手中,让神使用,神更藉此赐摩西权柄能力。
我本是拙口笨舌—「谁造人的口呢?我必赐你口才,指教你所当说的话。」当摩西再度推托(出4:10),是以自己没有口才、不会说话,作为理由,甚至是不相信神可以赐给他口才,也许摩西自认为无法在公众面前说话,也可能是推托之词。11-12节神说「我必赐你口才」,这句话原文的意思是「我要与你的口同在/我是(I AM)与你的口同在」,这又再次彰显了神是谁、神的同在,能够补足我们一切的缺乏,我不会、我不能,都无所谓,关键是:神会、神能、神是。
你愿打发谁,就打发谁去吧—「指教你们所当行的事」赐伙伴、赋予权柄。最后,13节当摩西仍要逃避呼召时,表明不愿承接此重任,就算神一直应许必同在、同行,向摩西显示他是谁,但摩西不愿意前往。神虽然也被摩西搞得不耐烦,甚至「发怒」,但却仍提供解决方案,让亚伦代替摩西成为口,向众人宣讲(出4:14-17,19),神告诉摩西寻索他性命的人死了,可以安心回去。神真的怜悯、等候所要呼召的人;即便一再推托,神却仍然愿意等候、使用;然而我们要怎样回应?
即便经历了五次的呼召与推托,神充满耐心地回应;但看得出来摩西对於回应呼召还是有所保留,以至於在出4:20-26,神甚至想要杀了自己所拣选的人。因为摩西虽表面上回应呼召,但却没有「遵神命令」的态度与行动―为自己的儿子行割礼―这是立约、信靠顺服神。神实质上是要摩西回到亚伯拉罕之约(以割礼作为顺服神、以神为神的标记),重点是「约」而非「割礼」,全然顺服神的主权。可见此时摩西还在逃避,没有真正以神为神,好在西坡拉发现并提醒,甚至将孩子直接行割礼。神怜悯,摩西身边有如西坡拉的贤内助;也有亚伦作为同工―摩西以他当作口,他以摩西当作神(神的仆人、传递神话语信息、带领百姓)。
三、透过摩西的历程,让我们再思呼召的本质与意义:
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呼召;因为神对每个人都有他的计画,端看人回应与否。有热心、有热情,却不等同於有呼召;呼召是尊神为王,交托主权,不倚靠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才干,无关我是否配被使用,而是神的呼召与拣选、是神的主权、神配得、神在我身上彰显出他的奇妙作为与计画。从「我是谁、我想、我能」→「我谁也不是、我不想、我也不能」→「神是谁、神拣选、神能」。无关我是谁,而是神是谁;无关我要做什么,而是神要做什么;无关我有什么能力,而是神有全能。
呼召与回应,是一个信靠顺服的「过程」,是让我们认识神是谁的历程,建立与神关系的过程。走在神的计画与心意的历程中:当我质疑自己是谁而不配、不行时;请记得,神应许「我必与你同在」I Am with you、神是与我同在的。当我不够认识神的名与属性时;请记得,神应许「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神是独一、永恒、可经历他丰富属性的。当我自觉他人必不信我,也不听我时;请记得,神要用我们手中所有的,交托主权,让神来使用,神必赐予权柄能力完成他心意。当我自觉没有口才时;请记得,神应许「我必赐你口才」,「神要与我的口同在/神是(I AM)与我的口同在」的。当我推托不想回应呼召时;请记得,神为我们预备属灵的伙伴,我们并不孤单。当我愿意回应呼召时;请记得,要全心信靠顺服,关键不是「做什么」,而是先成为神顺服听命的儿女,完全降服於神,回到神与我们所立之约中,用行动与生命表达心中的顺服,也不要轻看呼召随便对待,要在生命的历程中思想呼召的意义与使命。
今天,神是否提醒我那个曾经的呼召、一生为主而活的呼召?神给我人生的呼召是什么呢?不要再逃避了,我们都有「全心全人为主而活、做全职基督门徒的呼召」!同样地,倘若神就是真的呼召我要「放下一切,受训练、全时间做传扬福音、讲解真道的全职事奉」我又是否愿意回应?不要再逃、再找理由与藉口了。因为神的呼召与拣选,从来没有搞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