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商品介绍
2
活出与信心相称的行为|林毓伦牧师3
http://www.amoybc.org.tw/ 厦门街浸信会
首页 事工讯息 讲坛信息 2023 活出与信心相称的行为|林毓伦牧师
1120924

活出与信心相称的行为|林毓伦牧师

112.09.24主日信息摘录
经文:雅各书2章8-17节

主日直播准时每周日10:00在教会YouTube频道,欢迎弟兄姊妹线上参与

雅各书的作者一般认为是耶稣的弟弟雅各,他本不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太 12:46-50、可 3:31-35、约 7:3-9),但在耶稣复活后,雅各归信成为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徒 1:1415:13-21)。保罗称呼雅各为「教会的柱石」(加 2:9)可见其重要性。雅各书的收信人在一章1节提及是「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应该是指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基督徒。五章7节里「秋雨春雨」此种气候是叙利亚或小亚细亚南部的天气,说明读者可能住在巴勒斯坦北方的地方。此书信写作背景为收信的犹太信徒大多是贫穷人,被富有地主欺压(5:4-6),被有钱人拉进法庭 (2:6)、信仰受讥笑(2:7)。那时(48-49AD)犹太信徒正受到法利赛人与祭司体系的欺压,分散各地去。所以写作目的是解决教会的纷争与困扰,给予教会警告、指示劝勉。也勉励受试炼与逼迫的基督徒持续忍耐下去。如旧约先知发声一样,强调信心的实践,指责重富轻贫、欺压穷人的行为。

从雅各书的书信大纲,我们可以看见今天的经文,主题是谈到「信心与行为、信心与对待他人的关系」。但一路从罗马书、保罗其他书信、希伯来书直到今天的雅各书,想必大家一定会产生很大的问号,到底我们的信仰是因信称义,还是因行为称义?如果圣经是前后相合的,雅各书是否成为了自相矛盾?首先让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

一、因信称义 VS 因行为称义

要讨论这个主题,我们必须先把跟信心、称义、行为几卷很重要的书卷做一些综合的比较,试著来看看不同书卷的作者,想阐述的信仰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以下我们就以罗马书、希伯来书、雅各书三卷书信来比较,看看我们可以窥见什么结论。

从罗马书的书卷内容,我们大致可以分作:

章节

1:1-17

1:18-4:25

5-8 

9-11 

12:1-15:13

15:14-16:27

内容

前言

福音大能

福音的中心

因信称义

福音的确据

成圣的生命

福音的平等

真以色列人

福音的大能

圣洁生活

结语

计划与代祷

教义与实践

论及因信称义的「教义」(被宣告为义,藉基督取得神儿女的地位,与神重新和好)

因信称义后的基督徒生命改变、成圣与「生活实践」

从希伯来书书卷内容,我们大致可以分作:

章节

1-2

3-4

4-7

8-9

10

11-12

13

内容

基督比天使更美

基督比摩西、约书亚更美

基督比众祭司更美

基督比旧约更美

基督比原献祭制度更美

信心是更美的道路

最后勉励语结语

教义与实践

教义教导:基督的超越性;成就旧约、带来新约;唯独基督

藉著信靠基督,盼望更美家乡,实践相爱圣洁

从雅各书的书卷内容,我们大致可以分作:

章节

1:1

1:2-18

1:19-25

1:26-2:13

2:14-26

3:1-18

4:1-5:6

5:7-20

内容

问安

试炼与试探

听道与行道

虔诚与待人

信心与行为

言语与智慧

世俗与财富

信心与祷告

教义与实践

 

「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著行为才得成全。(2:22)」以此为教义基底,说明真正的信心/虔诚,不只是在礼仪上克尽本份,而是在生活中寻求公平、关怀社会中有需要的人、作完全人,有真正的信仰实践以至於称义、完全信心。

从上述三卷书的结构,我们发现,雅各书与希伯来书(信心之书)成对比;就内容论,希伯来书像是罗马书1-11章,论如何得救(唯靠基督);雅各书像是罗马书12-16,论成圣的实践。保罗的称义观,获取救恩的地位,是单单倚靠恩典,而非努力,唯靠耶稣基督。保罗认为信心是「宣告」为义的条件,此「称义」是「无罪地位的获取」,白白「得救」因信心与恩典被宣告的过程。而希伯来书作者的观点,也跟保罗一致,唯靠超越一切的基督,更美的中保成就更美之约。无论是保罗或是希伯来书的作者,在书信结尾都还是谈到了「因信称义而得救后」,「成圣」的旅途是需要努力并且有信仰的生活实践的。

雅各的称义观,应该比较是作为一个重生得救基督的生命回应,努力的实践信仰,认为行为是「证明」信心以及无罪地位(称义)的唯一方式。信主之后成为新造之人,持守救恩活出新生命的「成圣」之旅,有真实的生命实践来见证出自己得救的地位。二者并不相违背,反而是相辅相成。当我们将手放入手套裏,手和手套好像合体一样,是会一起动作的,信心与行为也是如此。所以保罗与雅各的观点并没有冲突,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越了解信心是什么、他们所谓的称义是什么、成圣与信仰的生活实践是什么,就越能明白他们之间的互补性。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4:1提醒的「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这里「相称」的概念就是「合乎比例」,意味著当我们觉得领受的恩典如此之大,我们就越愿意用行动回应来向神感恩。

二、活出与信心相称的行为~从与人相处开始

首先,1-7节提到不要以外貌或财富断定人,不要重富轻贫。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我们带著财富、地位、职业、尊卑的眼镜去看人、对待人,这并不是主要我们做的。因为神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承受神的国,我们为何反倒羞辱贫穷人。我们真的以爱和公平对待人吗?我们真的不以外貌取人吗?

真实的信仰实践是爱人如己、看见需要、给予关怀、实地行善、捐助。8-17节主的律法命令我们当「爱人如己~爱邻舍如同自己、乐於接待远人当然包含贫穷软弱者」,基督徒如果按「外貌(不仅是外表、包含身份、地位、财富、能力)」待人,就是违反律法。雅各说当弟兄姊妹有需要,赤身露体,缺日用的饮食;我们却没有施予的行动、给他们所需,还要他们「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这有什么益处呢? 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要有真实的信心与爱心的行动。当我们看见、听见需要时,若充耳不闻,或只是宗教性的说「为你祷告、愿主赐你平安」,却不花时间陪伴、却不愿意与他分享自己有的、真正的给予,我们不过是假冒为善,没有真正的信仰实践、爱的实践。

18-26节谈到信心与行为的关系,我的信心与魔鬼有差异吗?鬼魔也信却是战惊。我的信心只是知识上的知道,还是真实的经历与实践?亚伯拉罕把以撒献在坛上(创22:9-19),是因行为称义(因为全然的信心与对神的信靠顺服,而带出了实践的行为),信心是与行为并行,信心因著行为才得成全。其实亚伯拉罕是因为单纯的信心,神先称他为义,而后续神要求他献以撒,他也按著信心全然献上。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书2:1-24),这是必须带著生命的危险而实践的行动,当喇合听见神的计划时,就愿意相信,并且把自己放进神的计划当中,而她的行动岂不印证了她的信心?这两个例子都让我们看见,一个真正信靠神的人必定会以行动来回应神;可见信心是与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著行为才得成全。(v22

求主帮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相信什么以及为何能得著拯救、被称为义;以至於当我们明白得救恩的恩典何等大,何等不配能领受白白称义的救赎,因此真正经历重生、更新,活出新生命,以生活中的行为改变、生命中的信仰实践来回应这恩典,奔走成圣的道路,直到被神称许,是忠心良善的仆人、管家。甚愿从今天开始,我们不以容貌、职业、地位、财富来看待人,或是差别对待,愿主帮助我们从身边会遇到的异乡人、与我们很不一样的人开始接纳。愿我们的教会成为那「人人可进来的教会,人人被接纳的信仰群体」。并且当看见他人需要的时候,我们能有真实的行动,不害怕自己会有亏损,而愿意付出爱的行动。愿我们一起活出与信心相称的行为。

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这是1960年代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恩博士一场极为著名演讲的称呼,因为在该次演说中,金恩博士强而有力且充满说服力地描述他对於黑人与白人有一天能和平且平等共存的远景时,因为演讲内容不断重复使用「I have a dream」一词,故以之闻名。这段演讲在1963828日华盛顿大游行中,於林肯纪念堂前发表;它促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1964年民权法案》宣布所有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这让我想到,我们是否可以有一个渴望、一个梦想,就是让我们的教会,因著基督,成为那~我有一个梦,「人人都可进来的教会」;「人人到这里都被接纳的信仰群体」;「人人都彼此相爱、扶持、接待的门徒聚集」。真正不带著任何重富轻贫的差别待遇,也不因为国籍、肤色、语言、职业、地位而有尊卑高低之分,真正在基督的爱里成为一家人,活出与信心相称的行为。

157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