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商品介绍
2
宣教视野的突破3
http://www.amoybc.org.tw/ 厦门街浸信会
首页 事工讯息 讲坛信息 2019 宣教视野的突破
1080519

宣教视野的突破

讲员:林毓伦牧师
经文:使徒行传11:1-18(详细请参使徒行传10:1-48)






果我们要真正明白今天的经文,必须回到使徒行传第十章,才能够明白这个事件的始末。如果以电影或舞台剧手法来拍摄或导演,这出剧大概可以分成四个场景:

场景一(10:1-8):开始於一个海边的城市该撒利亚。是大希律在主前三十年为了取代耶路撒冷而作为犹太省的首府,是一座希腊化的城市,也是一个人工海港,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犹太人和外邦人大约各半(常有种族歧见与冲突),将近有六百年之久都是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首都。那里有一个百夫长(相当现在军阶的士官)哥尼流,他虽然是个外邦人,但却是虔诚敬畏神的义人,经常周济百姓并常常祷告,在日常的祷告中(申出:下午三点)神的使者向他显现,要他打发人去请当时正在约怕的西门彼得来。

场景二(10:9-23):当受哥尼流委派的三个使者在路上时,因著宣教旅程而暂住在约帕的西门彼得中午上房顶祷告,彼得突然觉得饿时却看见了异象,有大布覆盖里面有许多不洁的走兽(犹太人传统对食物的禁忌:参利11章),有声音命令彼得吃,但彼得所受的传统他认定不可,但声音却告诉他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总共一连三次,那些物就收回天上去了。在这样的心裏预备后,受派的使者们旋即抵达,圣灵提醒彼得要与他们同去,不要疑惑,於是与他们一同前往。

场景三(10:24-48):彼得和六个约帕的弟兄(11:12)一同前往哥尼流家,哥尼流已招聚亲朋好友等候他,且一见彼得就俯伏下拜,但彼得说明自己是人,并且说明犹太人与外邦人本不相亲(按洁净的规矩,犹太人不进外邦人家),但他顺从神的旨意来了,并询问哥尼流为何请他来。於是哥尼流说明原因,并且要听主藉著彼得所吩咐的一切话。於是彼得开始宣讲基督耶稣「和平的福音」(平安的福音,藉耶稣基督使人与天父和好,得享平安、和平),告诉他们关於主的工作、能力与受死复活,更宣告信耶稣基督的人必因基督之名罪得赦免,在谈论中却看见圣灵降临充满在听道的人身上,彼得也因此宣告这些人既与众门徒当初的经历一样,就没有任何事能禁止他们受浸,於是奉耶稣基督的名为他们施浸,并且又与他们住了几天。

场景四(11:1-18):当彼得与外邦人相处、甚至带领他们受浸的消息传回耶路撒冷,奉割礼的门徒(犹太人)因为犹太人的传统大为光火,当彼得回耶路撒冷后便与他争辩(没有看见福音的大能救了外邦的饥渴慕义者,而是质疑)。於是彼得按著次序说明了整件事的始末,并也指称六位同去者可以一起做见证,外邦人是如何听闻福音就受圣灵感动,经历圣灵降临与充满如同门徒们当初经历一样(却又在次序上不一样),超乎过去的经验与程序,因此为他们施浸。耶路撒冷的门徒因此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神,并且意识到神也赐救恩给外邦人,使外邦人能悔改得生命。但就后续观察来看,耶路撒冷的教会并未因此继续关注外邦人的福音工作,反而福音的发展与工作,渐渐转向外邦,而非聚焦於耶路撒冷的教会。从今天的经文这四个场景,我们看见神用犹太人甚至是使徒都难以理解,甚至颠覆他们所想的方式将福音与救恩带进外邦人中,因著主的救恩,挑战过去许多的思维模式,我们要从三方面来拓展、突破我们的宣教视野:

一、超乎所想的工作

经文中我们看到,不是门徒想向谁传福音,也不是因为哥尼流是个义人(更重要的是他有饥渴慕义的心),从本质上来说,是上帝的拣选,因此派使者去对他说话;也是上帝的拣选,使用彼得见到异象,能往该撒利亚去传扬主的福音。这些都不是在人的计画与想法当中,而是在上帝的主权当中,纯粹是恩典,但这恩典有一个关键,就是祷告预备自己!我们可以看见无论是哥尼流或是彼得,都是拥有规律祷告生活的,都是寻求上帝并谦卑的。要能够与救恩有份或是担负宣扬救恩福音的工作,祷告是基石,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不可能在异象中领受自己要做的事情,也不会有如此美的结局。

有一个关键性的改变,不是来自於上帝的使者使人见异象,也不是来自於圣灵降临在外邦人身上的工作有多大的震撼,而是来自於哥尼流招聚了他一家亲朋好友,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在神面前,要听主所吩咐你(彼得)的一切话」,而彼得完成这个托付与使命,传讲耶稣基督的工作与所预备的救恩,就在众人听见圣道的过程,才有了戏剧性的改变,也就是圣灵的降临与充满。在宣教的工作上,最重要的还不是大神迹、大异象,而是这一切所指向的基督,当圣道彰显时,就是显明耶稣基督是永恒的真理,唯一的拯救,天上地下没有赐下别的名可以靠著得救。

在这个宣教过程当中,也看到圣灵超乎想像的工作,包含当彼得犹豫还不明白的时候,圣灵告诉彼得不要疑惑,帮助他有勇气的迈向这趟未知的旅程,我们也需要有圣灵的带领,提醒与确据,才能更有信心的迈出那一步,前往上帝呼召我们去的地方,向我们要传的对象传扬救恩福音。而圣灵另外一个超乎所想的工作,就是在彼得还在宣讲救恩时,就已经降临充满在外邦人身上了,这现象印证了他们内心领受救恩的悔改、翻转与改变,虽然次序上超越众人的理解,但却没有人可以反驳,因为与门徒的经历一样。所以彼得为他们施浸。很多人也会问,既然已经有圣灵充满(灵洗),还有受浸的必要吗?但是浸礼的重要性是来自於在上帝与众人面前宣告承认自己是个罪人,需要基督耶稣的拯救,效法基督的榜样与主同死、同埋并且一同复活,宣告生命从此属主,并悔改离开一切恶行,加入属主的团契,一方面表明宣告信仰(认信),另一方面生命藉圣灵的充满与更新结出果子,都是同等重要。基督徒不是因浸礼得救,但却因信得救而受浸表明对基督的委身与跟随。

二、超越传统的福音

对於那些奉割礼也就是犹太人背景的基督徒,要转换原有的迷思很不容易,因为他们生长在那样的背景、严守律法、拉比的教导,耶稣基督来已经对他们造成挑战,更何况要跟随耶稣可能得付出代价,彼得与耶路撒冷的信徒都是这种背景的代表,对他们来说,要破除传统思维、跨越藩篱,看中最核心的事情(使人得救),而舍弃次要的事情(守犹太传统不与外邦人交往/不吃不洁净的食物)是非常难的。但这个事件我们明显的看到,上帝的心意是他看为洁净的,他的百姓就必须接纳,基督已经以自己的性命和宝血使人洁净,又愿意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沈沦,彼得没有理由不往外邦人的地方宣扬救恩。

因此犹太人面对的是以「犹太人为中心、以色列选民为核心」的民族骄傲,必须开始有了转向,因为以色列民、犹太人只是「先蒙恩典、蒙主拣选」要使万民都能够归向主的器皿与管道,因此犹太基督徒必须打破「自命清高」的「圣洁传统」以及「自我中心的民族主义」,必须实践那从旧约到新约一贯的诫命,就是爱的诫命,要爱神、爱人,也要爱邻舍(路10:27好撒马利亚人)的诫命,进而知道主的救恩与福音的大使命是一个给「万民的救恩与应许」,是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是的,福音超越了犹太人的传统与理解,但却从来没有超越圣经中众先知的预言;而且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面对谁,传的福音本质永远都不更改,就是要谈到独一创造宇宙的圣洁真神、世人如何因为罪的缘故与神隔绝、为爱的缘故圣洁的爱子耶稣基督降世,在世的工作与神迹都指向了众先知与自己所预言的身份基督、他又如何为你我的罪受难、受死被挂在十字架上,并且照著圣经所说死了、埋葬了且第三天复活,显给许多门徒看,最后荣耀升天,并应许再来、审判活人死人。这就是我们的信仰、福音的核心,我们是否敢像彼得以及历世历代的众门徒一样,单单传讲这千古不变但却是为要使人与天父和好的福音。

三、超过认知的顺服

在我们要宣扬主的福音时,常常会遇到光靠我们的理性判断无法明白的事情(腓利往旷野、亚拿尼亚找保罗……),甚至会冲击著我们所以为理所当然的认知、传统、文化与背景时,我们当效法彼得,就是单纯的「相信」,当他在祷告、思想中,主藉著圣灵提醒、对他说话时,他就愿意相信,很多时候这不是一种理智的选择,或是感性的回应,而是在灵里愿意单纯的信靠,即便不明白的时候,单单相信。就是这样愿意单纯信靠的心志,才让我们有机会见证主奇妙的工作

紧接著相信的同时,就是「顺服」,按照上帝的主权与圣灵的感动,而不是按自己的喜好与厌恶、文化与背景、传统与认知,我们在宣教工作与工场上常常会发现,上帝的工作往往都不是按著我们最初的计画而行,这不代表我们不用客观评估或是做任何计画,只要坐在那里等或祷告,上帝就会说话。事实上我们也做计画、也评估、也祷告,但我们等候圣灵的提醒、开路,体察上帝的心意,然后在一次又一次顺服上帝的带领当中,就会渐渐经历圣灵奇妙的工作,使我们的心、计划越来越贴近上帝的心意,也就更看见福音的工作如何开展,但这常常是需要长时间的等候以及一辈子顺服的功课。

最后,最能够表现出我们对上帝的「信靠与顺服」就是实际的行动,如果彼得没有去,我相信上帝仍然能拣选其他人完成拯救哥尼流一家,甚至透过别人建立第一个「外邦人的教会群体」,但是彼德就无法亲身见证神的大能,也无法参与传扬耶稣基督是主的工作,更无法跨越种族的藩篱、突破犹太信徒的迷思与传统。然而彼得因著信靠顺服而去,就经历上帝拣选的主权、圣道救恩的彰显、圣灵奇妙的工作,并且因著传扬千古不变的救恩,因而突破了传统、文化以及种族藩篱,开拓了他宣教的视野,也更加明白上帝那要「传给万民的福音」。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也愿意去吗?你愿意信靠顺服主的呼召,为主而去吗?愿主开拓你我的眼界,使我们每个人以至於整个厦门街浸信会都能经历宣教视野的突破,超越种族、阶级、文化、传统认知,为主踏出舒适圈,将千古不变的救恩福音宣扬,经历耶稣超乎所求的福音大能、圣灵超乎所想的工作。

121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