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苦難中的陪伴者3
https://www.amoybc.org.tw/ 廈門街浸信會
首頁 事工訊息 講壇信息 2018 苦難中的陪伴者
1070211

苦難中的陪伴者

講員:林毓倫牧師
經文:約伯記2章11-13節


約伯記是一本探討苦難議題的書卷,為什麼苦難會存在?為什麼義人會面對苦難?聖經不是教導人若遵行神的命令必因此活著嗎?為何如此遵守的約伯仍面對苦難?難道神是造善惡二元的神嗎?這些都是約伯記常被拿來討論的主題,但其中更重要的是,約伯記本質上更是一卷探討「神義論」的書卷,這個名詞是由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晚年重要的著作《神義論》(Théodicée)所提出關於這方面的探討。為甚麼良善的上帝會容許惡的存在?人的罪惡是因為自己的自由所選擇的嗎?為何義人也受到惡的轄制,甚至遇見苦難?神義論要證明的是︰面對世界上存在的惡,上帝仍然是美善的。」哪怕是人類所知最罪惡的事,上帝也在他的全愛、全知與全能當中預知並確保。約伯記的內容是更加完全神義論的論述,讓我們的信仰不是停留在二元的賞罰論當中,而是當義人遭苦難、惡人享亨通時,約伯記幫助我們藉著苦難,看見神完全的掌管主權;沒有人的苦難是絕對個人化的,甚至我們都分擔承受了他人的重擔,但當一個人在愛中願意承受他人的重擔與苦難,在極度的捨己當中,苦難成了帶有救贖性的,如同以賽亞書五十二章末到五十三章裡耶和華的義僕──基督為我們做了榜樣。

一.聽見主動前往

很多神學家致力於探討這三個朋友來自哪裡,像是以利法可能來自烏斯地、比勒達來自幼發拉底河的中游一帶,拿瑪人瑣法則不確定是否跟猶太人的城市有關;另外也有一些神學家想從這三個朋友的名字去解讀他們背後的意義,但這些都有可能陷入比較個人化的「靈意解經」,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重點。但可以確定的是,約伯本身在他的家鄉,他的財富、地位與身份都是特殊的,而這幾位從其他地方來的朋友,學者大概都認同是有一定身份的,而且都是有智慧與信仰經驗的,這點可以從後面他們與約伯的對話就可看出。他們與約伯對話時的犀利、批判的角度,的確是充滿邏輯的賞罰二元論,也看得出他們的確是當時的智慧人。在他們身上有些事的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經文當中說,在那個一切都不便利的年代,約伯的朋友們聽見了約伯的消息,關於發生在約伯身上的災禍,即便傳遞到他們那裡已經花了一些時間,但是他們仍聽見了,並且專注在這個訊息上,做出必要的回應。我們可以思考,今天的我們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常常聽見很多資訊傳遞,但是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真實的?我們在傳遞的又是什麼?是錯誤的資訊、是以訛傳訛的資訊,還是我們會專心聽、留意聽,聽見別人的需要呢?甚至聽見了以後願意作出實際行動的回應。

聖經上說約伯的朋友們就從本處約會同來,當他們聽見約伯的慘況與需要時,他們不是寫封信叫人帶去給約伯,也不是嘴巴上說我為你禱告而已,而是主動的相約,一起要來探訪約伯,一起陪伴他。當有朋友遇見苦難的時候,不只是用口中的言語表達感同身受,也不只是表明會為朋友的需要與難處禱告紀念,約伯的朋友們似乎給了我們一個榜樣,就是在別人的苦難中,我們主動地願意前往、陪伴是重要的。也許有時候我們會害怕陪伴深陷病痛苦難的肢體、朋友,因為我們對苦難沒有答案,更不清楚原因,但也許我們可以試試,與弟兄姊妹相約去探訪、關懷、行動,把最真誠的愛帶到需要的人當中。要主動地發覺需要,主動的相約前往,即便當時因著資訊傳遞速度慢,這樣一來一回加上相約前往到達約伯那裡時,看來已經過了一陣子,但也剛好遇上了約伯最真實的需要,只要我們願意行動,永不嫌遲。而且我們的行動動機,是出於愛,是要帶來安慰同理與憐憫。

二.安慰同理憐憫

當約伯的朋友們前往時,聖經上說他們是要去「安慰」他,這動機是好的,當然,對比後來他們的說教論理來說,這絕對是好的。主動相約前往、探望約伯,本來就不是能「為他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更多時候是一種陪伴與安慰而已。弟兄姊妹,當我們看見別人需要的時候,我們決定要前往、進到有需要的人當中時,常常第一關鍵並不是我們要「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或是「如何糾正他們的錯誤」,常常第一時間是需要去安慰他們的需要,同理他們的感受與處境。什麼是同理呢?不是一種站在至高者的角度,或是上對下的頤指氣使,也不是一種施捨的角度,而是願意謙卑地站在與經歷苦難與需要的人相同的地位與角度,體會他們的感受和需要,理解他們的難處與情感,並且表達情感上的認同,如同約伯的朋友看見約伯的苦境,就站在與他相同的地位上理解它,並且與約伯一同哀哭,向他表達出情緒上的同理與認同,知道這是極大的憂傷,因為約伯所受的精神上的、身體上的苦早就遠超過所想像的,甚至他們都認不出約伯了。於是他們與約伯一起哀哭。

聖經上羅馬書1215節也告訴我們要與喜樂的人同喜樂、哀哭的人同哀哭,同理人的需要,表達情感上的認同並不是軟弱的行為,也許過往在華人當中會有一些像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話語,但以色列人的傳統當中,為了表達極大的哀傷、悔悟,通常會以身披麻衣、撕裂身上的外袍、揚起塵土落在頭上以表達傷痛。可以見得,約伯的朋友們是真誠的表達心中對約伯的不捨,有極大的傷痛,並且與約伯一同哀哭。當我們在關懷、安慰有需要的人時,與他們一起悲傷、真誠的感受他們的難處與哀痛,表達對在苦難當中人們的同理,是帶來安慰的重要關鍵,因為我們雖不能完全體會和感受他們真正的痛楚,但也努力貼近他們心,同理他們的一切苦難。

三.靜默陪伴同行

約伯的朋友們長達七天七夜陪伴在約伯的旁邊,七天七夜這種陪伴的規格與等級,是猶太人家中有死人才會有這樣的陪伴,可以見得,約伯的朋友們是很慎重的、以極大的痛楚的規格來陪伴約伯。另一方面,他們是長時間的陪伴,也就是他們願意放下自己的事情,全心的陪伴,這讓我們看見一個榜樣,我們是否願意為了陪伴他人,一方面願意付上時間的代價,長期的陪伴;二方面願意放下自己的事物,專心的陪伴他人的需要呢?約伯的朋友們讓我們看見這樣的榜樣,並且這七天七夜中,他們是靜默不語。約伯的朋友們可能是因為看見約伯的光景太過於震驚而無法言語,或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另一方面,在猶太傳統當中,有一個習慣,就是當陪伴之人在受苦難者尚未講話之前,是不會或不允許向他說話的,只是「單純」的陪伴在受苦者的身邊陪他哀傷。

這是一種純粹的陪伴,不是為了解決在苦難當中的人的困難,也不是為了批判或是對話,只是單純的陪在旁邊,讓受苦者在苦難中知道:「哭吧,我在這裡,跟你一起」。我們如果有這樣的陪伴,似乎也彰顯出神是這樣的與我們同在、陪伴我們,雖不出聲言語,但祂一直都在,不曾離開。所以對比約伯的朋友們後來的言語批判,我們發現他們一開始所做的其實比較正確。

在沈默中安慰、陪伴表達同理、等候與需要的人同行,常常可能遠勝過於第一時間教導、責備、批判甚至論述為何人會落到這樣的光景。這不是說我們不需要真理或是從神來的教導與觀點,但我相信神要我們學習,更多時候是在沈默中的安慰同行,遠勝過話語中的批判與傷害,甚至是一種審判式的控訴在苦難中的人是因為不信神、得罪神才蒙受苦難,別忘了,連義人如約伯,神所肯定的,都遭逢如此巨變,我們豈能站在自以為義的位置,代替上帝作出審判呢?

面對在需要與苦難中的人們,我們是否應當學習成為苦難中的陪伴者,聽見、看見需要,主動相約前往陪伴,帶來安慰、與哀哭的人同哭、表達同理,並且靜默陪伴等候,勝過言語批判論斷,願主幫助你我,能在主的愛裡成為苦難中的陪伴者。


106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