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商品介绍
2
苦难中的陪伴者3
http://www.amoybc.org.tw/ 厦门街浸信会
首页 事工讯息 讲坛信息 2018 苦难中的陪伴者
1070211

苦难中的陪伴者

讲员:林毓伦牧师
经文:约伯记2章11-13节


约伯记是一本探讨苦难议题的书卷,为什么苦难会存在?为什么义人会面对苦难?圣经不是教导人若遵行神的命令必因此活著吗?为何如此遵守的约伯仍面对苦难?难道神是造善恶二元的神吗?这些都是约伯记常被拿来讨论的主题,但其中更重要的是,约伯记本质上更是一卷探讨「神义论」的书卷,这个名词是由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晚年重要的著作《神义论》(Théodicée)所提出关於这方面的探讨。为甚么良善的上帝会容许恶的存在?人的罪恶是因为自己的自由所选择的吗?为何义人也受到恶的辖制,甚至遇见苦难?神义论要证明的是∶面对世界上存在的恶,上帝仍然是美善的。」哪怕是人类所知最罪恶的事,上帝也在他的全爱、全知与全能当中预知并确保。约伯记的内容是更加完全神义论的论述,让我们的信仰不是停留在二元的赏罚论当中,而是当义人遭苦难、恶人享亨通时,约伯记帮助我们藉著苦难,看见神完全的掌管主权;没有人的苦难是绝对个人化的,甚至我们都分担承受了他人的重担,但当一个人在爱中愿意承受他人的重担与苦难,在极度的舍己当中,苦难成了带有救赎性的,如同以赛亚书五十二章末到五十三章里耶和华的义仆――基督为我们做了榜样。

一.听见主动前往

很多神学家致力於探讨这三个朋友来自哪里,像是以利法可能来自乌斯地、比勒达来自幼发拉底河的中游一带,拿玛人琐法则不确定是否跟犹太人的城市有关;另外也有一些神学家想从这三个朋友的名字去解读他们背后的意义,但这些都有可能陷入比较个人化的「灵意解经」,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重点。但可以确定的是,约伯本身在他的家乡,他的财富、地位与身份都是特殊的,而这几位从其他地方来的朋友,学者大概都认同是有一定身份的,而且都是有智慧与信仰经验的,这点可以从后面他们与约伯的对话就可看出。他们与约伯对话时的犀利、批判的角度,的确是充满逻辑的赏罚二元论,也看得出他们的确是当时的智慧人。在他们身上有些事的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经文当中说,在那个一切都不便利的年代,约伯的朋友们听见了约伯的消息,关於发生在约伯身上的灾祸,即便传递到他们那里已经花了一些时间,但是他们仍听见了,并且专注在这个讯息上,做出必要的回应。我们可以思考,今天的我们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常常听见很多资讯传递,但是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真实的?我们在传递的又是什么?是错误的资讯、是以讹传讹的资讯,还是我们会专心听、留意听,听见别人的需要呢?甚至听见了以后愿意作出实际行动的回应。

圣经上说约伯的朋友们就从本处约会同来,当他们听见约伯的惨况与需要时,他们不是写封信叫人带去给约伯,也不是嘴巴上说我为你祷告而已,而是主动的相约,一起要来探访约伯,一起陪伴他。当有朋友遇见苦难的时候,不只是用口中的言语表达感同身受,也不只是表明会为朋友的需要与难处祷告纪念,约伯的朋友们似乎给了我们一个榜样,就是在别人的苦难中,我们主动地愿意前往、陪伴是重要的。也许有时候我们会害怕陪伴深陷病痛苦难的肢体、朋友,因为我们对苦难没有答案,更不清楚原因,但也许我们可以试试,与弟兄姊妹相约去探访、关怀、行动,把最真诚的爱带到需要的人当中。要主动地发觉需要,主动的相约前往,即便当时因著资讯传递速度慢,这样一来一回加上相约前往到达约伯那里时,看来已经过了一阵子,但也刚好遇上了约伯最真实的需要,只要我们愿意行动,永不嫌迟。而且我们的行动动机,是出於爱,是要带来安慰同理与怜悯。

二.安慰同理怜悯

当约伯的朋友们前往时,圣经上说他们是要去「安慰」他,这动机是好的,当然,对比后来他们的说教论理来说,这绝对是好的。主动相约前往、探望约伯,本来就不是能「为他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更多时候是一种陪伴与安慰而已。弟兄姊妹,当我们看见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决定要前往、进到有需要的人当中时,常常第一关键并不是我们要「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或是「如何纠正他们的错误」,常常第一时间是需要去安慰他们的需要,同理他们的感受与处境。什么是同理呢?不是一种站在至高者的角度,或是上对下的颐指气使,也不是一种施舍的角度,而是愿意谦卑地站在与经历苦难与需要的人相同的地位与角度,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理解他们的难处与情感,并且表达情感上的认同,如同约伯的朋友看见约伯的苦境,就站在与他相同的地位上理解它,并且与约伯一同哀哭,向他表达出情绪上的同理与认同,知道这是极大的忧伤,因为约伯所受的精神上的、身体上的苦早就远超过所想像的,甚至他们都认不出约伯了。於是他们与约伯一起哀哭。

圣经上罗马书1215节也告诉我们要与喜乐的人同喜乐、哀哭的人同哀哭,同理人的需要,表达情感上的认同并不是软弱的行为,也许过往在华人当中会有一些像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话语,但以色列人的传统当中,为了表达极大的哀伤、悔悟,通常会以身披麻衣、撕裂身上的外袍、扬起尘土落在头上以表达伤痛。可以见得,约伯的朋友们是真诚的表达心中对约伯的不舍,有极大的伤痛,并且与约伯一同哀哭。当我们在关怀、安慰有需要的人时,与他们一起悲伤、真诚的感受他们的难处与哀痛,表达对在苦难当中人们的同理,是带来安慰的重要关键,因为我们虽不能完全体会和感受他们真正的痛楚,但也努力贴近他们心,同理他们的一切苦难。

三.静默陪伴同行

约伯的朋友们长达七天七夜陪伴在约伯的旁边,七天七夜这种陪伴的规格与等级,是犹太人家中有死人才会有这样的陪伴,可以见得,约伯的朋友们是很慎重的、以极大的痛楚的规格来陪伴约伯。另一方面,他们是长时间的陪伴,也就是他们愿意放下自己的事情,全心的陪伴,这让我们看见一个榜样,我们是否愿意为了陪伴他人,一方面愿意付上时间的代价,长期的陪伴;二方面愿意放下自己的事物,专心的陪伴他人的需要呢?约伯的朋友们让我们看见这样的榜样,并且这七天七夜中,他们是静默不语。约伯的朋友们可能是因为看见约伯的光景太过於震惊而无法言语,或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另一方面,在犹太传统当中,有一个习惯,就是当陪伴之人在受苦难者尚未讲话之前,是不会或不允许向他说话的,只是「单纯」的陪伴在受苦者的身边陪他哀伤。

这是一种纯粹的陪伴,不是为了解决在苦难当中的人的困难,也不是为了批判或是对话,只是单纯的陪在旁边,让受苦者在苦难中知道:「哭吧,我在这里,跟你一起」。我们如果有这样的陪伴,似乎也彰显出神是这样的与我们同在、陪伴我们,虽不出声言语,但他一直都在,不曾离开。所以对比约伯的朋友们后来的言语批判,我们发现他们一开始所做的其实比较正确。

在沈默中安慰、陪伴表达同理、等候与需要的人同行,常常可能远胜过於第一时间教导、责备、批判甚至论述为何人会落到这样的光景。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真理或是从神来的教导与观点,但我相信神要我们学习,更多时候是在沈默中的安慰同行,远胜过话语中的批判与伤害,甚至是一种审判式的控诉在苦难中的人是因为不信神、得罪神才蒙受苦难,别忘了,连义人如约伯,神所肯定的,都遭逢如此巨变,我们岂能站在自以为义的位置,代替上帝作出审判呢?

面对在需要与苦难中的人们,我们是否应当学习成为苦难中的陪伴者,听见、看见需要,主动相约前往陪伴,带来安慰、与哀哭的人同哭、表达同理,并且静默陪伴等候,胜过言语批判论断,愿主帮助你我,能在主的爱里成为苦难中的陪伴者。


106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