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重無比,永遠榮耀
講員:柯德仁弟兄
經文:哥林多後書四:16-18
雅各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照樣,基督徒的信仰如果不能實現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上,那麼信仰也是死的。信耶穌的人不只單單接受耶穌的道理,接受一種信念,贊同一種宗教的主張。一個真正相信耶穌的人,還要接受祂成為你心中的主人。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都同樣需要衣食住行、職業、社交、言語、禮貌、信譽、學識、技能、品德等等,可是怎樣將我們基督徒的信仰按聖經真理表現在各種生活上,來顯出基督徒的人生觀,使認識我們的人,知道基督徒有與眾不同而令人欽佩之處,這就是基督徒能領人歸主最好的途徑。
在今日的社會潮流下,有不少基督徒沒有力量也沒有膽量活出信徒應該有的生活標準。去年在同性戀的議題上,中原大學校牧室正式發表宣告,表明我們堅定的態度與立場,但正如我們所預料的,抗議的電話沒有停過,但我們的信仰必須依據聖經的教導,不會改變,因為聖經永遠不會改變。基督教今日報張文亮的專欄說:這世代不斷的發生問題,許多人會用他們的預設立場、主觀、經驗、偏好去看這些問題。這是你在電子媒體、報紙上看到各種說法的原因。很多時候學生們也會問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但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看法」,而是上帝的真理。可是上帝的真理能回答世界「一切的問題」嗎?張文亮說,我不知道什麼是「一切問題」,但我相信「耶穌是主」,是一切問題的答案。阿摩司書五:9「他使力強的忽遭滅亡」是的,力強的會忽然滅亡,主導的,會忽然過去。只有耶穌是永恆的主。許多基督徒唯恐被人譏為落伍,跟不上時代的潮流,這多半是因為自己對所信的耶穌沒有足夠的認識,在許多觀念上漸漸的被社會世俗思想影響,這是我們要非常小心的。
林後四16-18「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在這幾節聖經裡,使徒保羅作了幾個很有意義的對比:第一個是外體與內心的對比。我們的外體總是會毀壞的,無人能攔阻,而內心的「一天新似一天」卻不受影響,外體雖然會衰敗,但是無礙於內心的不斷更新。今天科學很進步,人的壽命可以延長,但不代表人會更快樂,反而增加了許多老人問題,用人的方法來延長人的壽命,並不表示這個人一定活的更有意義或更快樂。當我們在未達到自己的目標之前,心裡存有一個希望,這希望能使我們快樂,但達到這些目的之後,將會發現面對更多新的問題。
史記中記載西漢有一個做官的叫趙禹,漢武帝要他制定各種法規,使百姓知所行止,他制定了「知罪不舉發,同罪。」「官吏連坐法」。當朝做官的人知道了都很害怕,紛紛勸說,但他完全不理會,拒絕所有好友和賓客的請託,司馬遷說趙禹只是「孤立行一意而已」。這就是後來「一意孤行」成語的來源。「一意孤行」到底好不好?其實這四個字是中立的,問題是這個孤行是對、還是不對的。保羅在講「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的時候,保羅的外體的確受到毀壞,因為他為傳道多受逼迫,他為基督忍受許多苦難迫害,哥林多後書十一章記載他什麼苦都受盡了,外體真的毀壞,但絕不喪膽,他一意孤行,繼續向拒絕福音的人傳福音。保羅當時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外體雖懼怕,心靈卻極勇敢剛強,他不是為保守外體而活,乃為心靈更像神而活。
保羅講的第二個對比是「暫時」與「永遠」的對比。「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什麼是永遠、永恆?永恆是一種奧秘,只有在上帝那裏才有永恆,若不信上帝就永遠不會了解,你信上帝,上帝就會啟示給你,解開奧秘。《時間簡史》的作者霍金博士他利用廣義相對論及物理量子力學創造了所謂宇宙學,談宇宙的形成及結束。講黑洞、蟲洞、大爆炸……,由於他的理論還無法被驗證,所以雖然他被有些人稱為愛因斯坦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但就是沒有得到諾貝爾獎。我認為依照人類有缺陷又膚淺的邏輯系統是無法知道宇宙永恆的運作及法則,霍金越到晚年,由於越無法印證他自己所創的理論,因此更憑直覺、推測,當有人問他宇宙是大爆炸而來,那在大爆炸之前是什麼?他說大爆炸之前是沒有時間。我們生存在有時間的年代,是無法了解沒有時間的。這讓我想起馬太福音十一25「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霍金絕對是聰明通達人,他永遠無法知道上帝的奧秘,他不相信因為他認為能解開宇宙的奧秘,他雖研究永恆,事實上他選擇了「暫時」,只活了70歲。
保羅所講的第三個對比是「所見的」與「所不見的」,「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所見的」指所有屬物質的範圍,保羅並不是不需要像金錢這種可見的東西,保羅不但親手作工養活自己,而且還供給同工的需用,但是他並不真的顧念這些可見的,甚至有人看不起他、批評他「氣貌不揚,言語粗俗」,但保羅也不在乎這些,因為這些都是可見的、屬世界的榮與辱、是與非,都必成為過去,被人遺忘,最要緊的是在神「不可見」的那邊可以得到什麼?保羅快要離世時,他非常有把握的說「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他完成了神的託付,當他見主面時,一定得到冠冕,這就是保羅所顧念的,那不可見的。愛情會變,友情會變,現在連親情也會變,因為這些都是可見的。
保羅談到三個對比:外體和內心;暫時與永遠;所見的和所不見的,要我們做選擇,保羅顯然選了內心、永遠和所不見的。所以他很有把握的說:「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選擇會帶來責任,是非常重要的。詹姆士‧杭特(James C.Hunter)寫了一本書叫「僕人」,他藉著書中主人翁西面修士的口,強調選擇的重要性。西面說當他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他的級任老師曾經說過,人生在世只有兩件事非做不可:一件就是人一定要死,另一件就是一定要繳稅,這兩件事對於小學六年級的他來說,根本是遙不可及的。但是當他放學回家,父親對他說「兒子,出去倒個垃圾吧。」西面回答說「老爸,老師今天說,在這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非做不可的,就是死和繳稅!」但是他的父親回答說「兒子啊,我很高興你在學校學了這麼多有用的知識,但是,若是你不去倒垃圾的話,我就把你揍到死。」世上確實有兩件事是非做不可的,就是死亡和選擇,比如:被揍到死或倒垃圾。哥林多後書四章16-18節清楚告訴我們,必須要在外體和內心,暫時和永恆,所見的和所不見的做一個選擇,這和死亡一樣無法逃避,但關係到是否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們存留。求主幫助我們都能夠做對的選擇,一生都行在主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