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耶和华而来的喜乐是我们的力量|刘秉怡传道
114.04.13主日信息摘录
经文:尼希米记8章1-3,5-6,8-12节
棕树枝主日是纪念主耶稣荣耀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的日子。不同於尼西米的重建城墙,耶稣在棕树枝的夹道欢迎中,进入的耶路撒冷的城门。一周以后,在「钉死他!」的怒吼声中,基督通过十字架废掉律法上的冤仇,使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同一个身体里与神和好(以弗所书2:15-16) 。这是尼希米时代忠心的信仰者所没有办法想像的事情。
领受并坚持重建城墙异象
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尼希米对耶路撒冷的城墙被毁有深厚的感触,哭泣并禁食祷告,他领受重建祖国的异象,时空也无法拦阻他。我们看到尼希米的工作以及坚持依靠上帝完成任务。尼希米的工班团队仅仅花52天内就完工了。尽管面对内忧外患,尼希米仍凭信心和毅力去完成上帝所交付的工作。
外抵嘲讽与恐吓 内克埋怨欺压
尼希米遭遇敌对势力基於政治和经济利益,极力阻止城墙的修建,敌人藉嘲笑和诬告犹太人谋反波斯王来打击士气(2:19;6:6-7),敌人计划攻击耶路撒冷,迫使尼希米安排工人一手持武器、一手施工防御潜在袭击(4:16-18)尼希米通过祷告寻求神的帮助,并将成功归功於神(1:4;6:16)。尼西米激励百姓「一心做工」,并合理分工以提高效率(4:6;3章)。百姓同心合力地对抗敌人,安排守卫保护工地,确保施工安全(4:9)。当百姓大大哀哭,埋怨自己人的欺压,尼希米通过改革和调解缓解贫困问题,维持团队凝聚力(5章)。
属灵的内在的重建更新
即使城墙的可见工作已经结束,属灵的内在工作需要在人们的心中认真面对。尼希米记的后半部分,向我们展示人心归向主才是建造人民的心理力量的根源。吹角节的当天,以斯拉把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他们聚集在水门前聆听律法书,并因意识到自己的罪而悲伤流泪。
若不是藉著律法,我就不知何为罪
当以斯拉打开神的话语时,所有的人都站起来,当他赞美耶和华时,他们都举手回应,喊著「阿们,阿们」,然后俯伏敬拜,脸面朝地,他们听著听著就哭了,其实经文中并没有虽解释眼泪的原因,但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可以体察他们面对聆听律法书而哭泣的原因。罗马书7:7 也写道:「若不是藉著律法,我就不知何为罪。」
尼希米三次安慰百姓不要悲伤。
1741年,美国经历大觉醒时代,一位美国伟大的清教徒神学布道家,爱德华兹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讲道:〈落在愤怒之神手中的罪人〉。他痛斥人的罪,形容地狱的可怕及人犯罪以后被神管教的光景,有文字记载,当时在场听道的人,彷佛就当场真的看见地狱的光景,很多的听众不由自主地在神面前痛哭、认罪、悔改。
「上帝忿怒之弓已拉紧了,矢已在弦上,公义已将矢对准你们的心门。没有别的,只有上帝的旨意,而且只有那对你们不受任何应许或责任所约束的忿怒之上帝的旨 意,才暂时不让弦上的矢,来饮你们的血。所以你们凡未被圣灵的大能将心灵大大改变的人,你们凡未被重生新造和未从罪中的死活过来而进入崭新生命和亮光的 人,都落在忿怒的上帝手中。虽然你们在许多的事上改变了,也有了一些宗教的热忱,又在你们的家庭、密室和教堂中,遵守了形式的宗 教,然而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只有上帝的美意,才能叫你们此刻不为永远的沉沦所吞灭。」
爱德华兹提出来的灵性状态,可能是许多信主很久的我们,属灵问题的真正核心,信主、受洗了,在许多事上改变了,有了教会生活,参与服事,有了所谓的宗教热忱,乐传福音,每周守主日,每天读经、祷告、参加团契,遵守了形式的宗教。但被爱德华兹形容为:这些都算不得什么的努力。到底我们的灵性有出什么问题吗?以致於当我们被圣灵点出生命问题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哭泣?能哭出来都是主的恩典,更多时候是我们硬著颈项,不愿意承认自己未被重生新造和未从罪中的死活过来,我们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属灵困境:
1.灵性混乱:许多人采取信仰的混合主义,从不同来源拼凑自己的信仰体系而非寻求真理。导致灵性上的迷失和以道德规范解读真理。
2.社会分裂与压力:互联网碎片化使人们难以找到共同立场,社会充满分歧和极化,经济压力、犯罪、自然灾害等问题使人们感到无助。
3.属灵与世俗生活的矛盾:现代基督徒面临属世诱惑,消费主义、社交媒体成瘾等,分散了人们对神的专注。
人类无论处於何时代,都面临灵性挑战和社会压力。然而,神的话语提供更新和喜乐的力量。在现代我们也需要藉著回归圣经智慧,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在世俗诱惑重新建立合乎神心意的三观、建立属灵团契,以及在分裂的社会中成为和平与喜乐的见证者。
看见上帝的恩典带给他的百姓悔改与复兴
百姓听到律法后深感懊悔,认识自己的罪,但上帝并未让他们停留在过度自责当中,透过尼希米和以斯拉鼓励他们将懊悔转化为喜乐。上帝不仅揭示人的罪,也提供恢复的途径。信仰群体间也开始自发性地团契与在喜乐中的分享:百姓不仅自己庆祝,还将食物分给缺乏的人。当人们经历属灵的喜乐就是会毫不做作地、真诚地想要对他人付出关怀与爱。透过共同敬拜和分享,百姓体验到属灵团契的重要性。百姓原本因罪而悲伤,但当理解神话语中的盼望与怜悯时,他们转向喜乐。这种喜乐不是基於物质或情感,而是基於对神恩典的深刻理解。喜乐成为属灵更新的重要信仰告白。
成为有异象的人
韩国牧师李在哲所写《有异象的人》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是异象?异象不是梦想,而是事实,异象不是野心,而是持续向新的目标迈进。异象是洞察肉眼没有见的事。基督的跟随者,都要成为有异象的人,并且单单以神作为自己的异象。
近代史上一位据称与甘地齐名的日本牧师贺川豊彦,年轻时献身成为传道人,贺川致力於劳工运动的工作,组织日本第一个劳工组织,并在贫民窟去实践向贫穷人传道。1915-17年,贺川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及神学院读书,回到日本,夫妇俩人立刻返回贫民窟去工作,在神户的贫民窟开始免费巡回诊疗。贺川参与许多社会工作,重视工会运动,视之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手段。贺川梦想将来日本有一百万的基督徒,期待藉著爱的力量,能够转移日本的生活潮流,离弃物质主义与国家主义归向基督教。
这位影响日本社会甚至当时国际关系的牧师,他生命转捩点却是因为生命走到尽头时所遇见的一位「鲁蛇」牧师,长尾卷牧师。长尾牧师的信仰养成受到父亲及美国宣教士的影响,长尾的父亲见证幕府时代长崎市发生对基督徒大规模的迫害,当时有许多基督徒被流放到金沢,由於职务的关系他对这些被称为罪大恶极之徒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他们决不是极恶之徒,之后他每天晚上听宣教士讲道约莫一年的时间就受洗。以经济理论或以教会增长学来看,长尾卷是一位失败的牧者。然而因著长尾牧师的接待,贺川豊彦牧师不但存留的性命,更坚定了他的信仰。
台湾基督徒会关注到的是日本基督徒人口比例,根据日本政府2020年底统计,基督教信仰人口约有191万人(1.1%)。这远超过贺川牧师对日本的异象。日本这个被他国认为是「福音硬土」的国家。有许多外来宣教士来这个最富有的未得之地牧养日本人都灰心不已,但是他们的灵魂生命需要,是要与神作连结。沉默的日本教会开始苏醒了,好消息是随著台基电到熊本设厂的脚步和疫情后观光旅游潮的脚步,台湾差派去日本的宣教士人数也大幅度增加,不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需要?神的异象为何?
拥有神异象的人,比谁都要忠於自己所面对的生活,所以长尾凭信心建立了教会,也不会因为没有会友而放弃;长尾看重所拥有的,并在异象中扩张自己的世界,以致於他可以接纳一位在餐桌上吐血的肺结核贺川;长尾没有看重自己的感性,也没有随意挪移他的帐篷教会,靠著理性所做的决定,使得他持守在神所托付的岗位上。拥有神异象的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从看重成果的诱惑里得以自由,长尾不是真的愚蠢,而是真正信靠神,在成就感的诱惑中得以完全自由。
所谓的基督徒是属於永恒的人,今天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的多元处境中,我们要如何成为以神为异象的基督徒?行使神的公义?还是要成为和平之子?这或许不是选择,而是向神调整焦距,这是值得我们切切去思考与寻求。
今天如果我们再度造访耶路撒冷城,只会看见西墙的遗址,那也不是尼希米所修筑的,是由希律王所扩建的部份。而我们在西墙前,会看到许多人在那里祷告,就像加拉太书(加拉太书3:28)中所形容的景象,不分希腊人、犹太人;自主的、为奴的;女人或男人。
尼希米修筑了保护上帝百姓的城墙,使得被掳归回的人可以安居其中并且立志遵守律法,尼希米重建城墙和耶路撒冷的努力为犹太民族的信仰和身份提供了重要基础。然而将近500年后,耶稣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的城墙,他亲自成全了律法:以弗所书2:14-16基督拆毁了「隔断的墙」,象徵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因律法而产生的敌意被废除。基督通过十字架使犹太人和外邦人成为一体,在教会中建立新的群体,实现合一与和平,使我们在主所经历从主而来的喜乐,成为我们的生命力量,正如腓立比书4章,保罗的劝勉:「4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 5要让众人都知道你们是谦和宽容的人。主快来了。 6你们应该一无挂虑,凡事要藉著祷告和祈求,怀著感恩把你们的需要告诉上帝。 7这样,上帝那超越人所能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思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