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原來,我們都一樣 |張傳弢傳道3
https://www.amoybc.org.tw/ 廈門街浸信會
首頁 事工訊息 講壇信息 2021 原來,我們都一樣 |張傳弢傳道
1100912

原來,我們都一樣 |張傳弢傳道

10.09.12主日信息摘錄
經文:羅馬書十二章1-8節

主日直播準時每週日10:00在教會youTube頻道,歡迎弟兄姊妹線上參與

一般人聽到羅馬書的重點,很容易就想到羅馬書在講「因信稱義」。事實上保羅在羅馬書花最多力氣講的是:神如何把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納入同一個教會,同時還鼓勵信徒在多元當中保持合一。多元中怎麼合一呢?這不是給我們出了一道大難題嗎?讓我們來查考羅馬書121-8節,看看神透過保羅,教我們怎麼在多元當中保持合一。

一、本質相同

十二章一開始就提到兩個字「所以」。第一到十一章保羅在前半段闡述神學,將基督教神學,系統化的從頭到尾講過一遍。也「因為」有了這些神學的根基,「所以」到了第十二章,保羅的語氣一轉,就從原本的神學闡述,變成對信徒的勸勉要在基督裡展開新的生活。首先保羅勸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就是將我們自己獻上。簡單說就是要為主而活(願意犧牲)。如此事奉是理所當然,可以翻譯為這才是出自心靈與誠實的敬拜(真正的敬拜)。第二節保羅勸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意思就是要我們離開會讓我們犯罪和遠離神的舊想法,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就是改變對一件事情的思考模式,對於一件事情可以有新的眼光與想法。持續不斷地察驗神的旨意,做一種「滾動式」的改變。我們必須不斷地思考,究竟這件事情,神有祂怎麼樣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就是獻上活祭的意思。

我們要來認識羅馬書的背景:這是一封寫給羅馬教會的信,羅馬為什麼會有基督教會,聖經中沒有任何記載。所以猜想是在某個地方信主的不知名人物把福音帶到羅馬,還訓練那邊的猶太人認識基督。於是在那邊基督教會就開始發展起來。原本的羅馬教會是以猶太基督徒為主,外邦基督徒很少,後來到了公元49年當時的皇帝革老丟把猶太教或基督教所有猶太人趕出羅馬。瞬間羅馬的基督教會就只剩外邦基督徒。等到皇帝革老丟駕崩,驅逐令被廢除,那些猶太基督徒回到羅馬教會時卻發現外邦基督徒的數量龐大,猶太基督徒反而成了少數,於是衝突就發生了。保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勸這些羅馬信徒、這些一同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分門別類、彼此論斷。你們的思維要改變,不要讓舊的思考方式困住你,而是要持續不斷察驗神的旨意,做神所喜悅的事。這才是真正的獻祭、真正的敬拜。

外邦基督徒與猶太基督徒彼此不適應、不合一所引發的衝突,白話一點就叫做互相排擠,這好像是罪人的天性。讀書讀不好的被排擠,讀太好也被排擠;太勤勞的會被排擠,太懶的也被排擠;遠離信仰的人會被排擠,甚至連認真跟隨神的人都會被排擠。當罪進入了世界,這世界就如此運作,每一個人都被影響。所以保羅勸我們不要效法這個被罪影響的世界,好像誰跟我比較好、比較像就是一國的,跟我不好、不像的就不同國。不!基督徒不要這樣子!我們不都是神的兒女,不都是弟兄姊妹嗎?不都是同一個身體的手足嗎?我們怎麼還效法世界,在教會裡分門別類呢?

保羅提醒我們,雖然對方所做的事,可能讓你覺得看不順眼或不喜歡。羅馬書39節告訴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強,其實沒有,我們這些人只有一件事情很合一,就是在犯罪的事上合一,我們當中一個義人也沒有。21節又說「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唯有神的義,因著我們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沒有分別的加在我們身上。所有人原本都不配得,如今卻又都蒙受恩典。所以我們這群人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同,我們的本質可以說完全相同。這就是神要我們更新的眼光。這樣的眼光能夠幫助我們,脫離舊的思維,不要老是以世界的角度看別人,反而是要謙卑下來降服神的旨意,認識自己不過只是被造物,我們當中沒有人能定另外一個人的罪。

二、同樣重要

剛剛第一節是保羅以神的慈悲勸你們,這裡的第三節是保羅憑著所賜的恩說話;這種奉主名的說話,都是在突顯保羅的使徒身分,是帶有權柄的發言: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看」就是「思想」的意思,當我們自我評估時,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這裡提到「信心的大小」,好像信心各有不同,但聖經學者卡森認為「信心的大小」更好的翻譯是「信心的度量衡」,是一種單位用法。意思是說神賜給我們的是完全平等的信心,我們都要看自己是同樣單位的信心,我們因信所領受的救恩是完全一樣的,要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同樣重要。在同樣重要的基礎之下,保羅就拿身體當作比喻,有不同的部位,雖然作用不同,但是重要性卻是相同,每個部位都是同樣重要。教會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是這個身體的不同部位,剛信主的年輕人,跟神學院畢業的傳道人是同樣重要,我們因信所領受的救恩毫無不同。

地球上有一類特別的鳥,會隨著氣候的變化進行大規模、長距離的移動,我們叫候鳥。最擅長團隊合作的候鳥叫做大雁鳥,牠們在空中飛行時會排成整齊均勻的V字隊形,這一個隊伍所產生的氣流,能夠讓這一群雁鳥的飛行距離增加71%。當然領頭的那隻是最辛苦的,當牠疲累時會退到旁邊換另一隻鳥來領隊,每一隻鳥都要做好帶領隊伍的預備。飛在後面的雁鳥會利用叫聲來鼓勵前面的同伴,以保持整體前進的速度。大雁鳥的生態告訴我們,一個團隊中每個肢體都同等重要,每個人也要看自己是這麼重要,我們都必須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大雁鳥還有一個習性讓我很感動,就是在隊伍後方的鳥不是沒有事做,而是在後方鼓勵、打氣,讓這個隊伍能飛得更久更穩。

感謝上帝的保守,我們教會如今70年。這段時間說長還真長,但期盼我們能夠走得越遠越好。只是如果我們不懂得看自己、看彼此合乎中道,那麼肯定走不遠。看得合乎中道的意思就是我們都一樣重要。傳道人、執事、小組長、弟兄姊妹,都一樣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獨一無二的重要性。所以求神憐憫我們,調整我們的眼光。不要小看自己年輕,總要在各樣的善事上做你弟兄的榜樣;同時也要看別人比自己強,不可輕看你的弟兄。保羅在羅馬書的最後,寫下一段祝福給這間紛爭中的教會。「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15:5-7)這就是羅馬書所要傳遞的核心信息,彼此接納、神得榮耀!

三、不同功用

保羅接下來繼續討論,在合一的教會當中,恩賜卻要多元:說預言要按著信心的程度,就是指從基督那裏領受的教導,白話來講就是,說預言的人必須按著真理的標準來說。作執事的,執事的意思是服務人員,所以作執事的要專一、親自的提供他的服務。作教導的,乍看之下跟說預言的有點像,但是不同的地方在於,預言是講神的啟示,教導則是把從神得到的真理保存,並且傳遞出去。勸化就是安慰、鼓勵的意思。施捨的意思是慷慨的分享,施捨必須誠實,就是要單純沒有別的動機。治理的就是指著領導恩賜,好比長老、監督這些群體中的領袖,必須要熱心、勤勞。最後憐憫人的恩賜,就類似探訪病人、關懷弱勢者這類的事,有這樣恩賜的人要以甘心歡喜的態度來服事。保羅列舉了許多的恩賜,這些多元的恩賜只要運用得當、合乎中道,就能夠讓一間教會真正合一、豐富、且強壯起來。

2015年國片《破風》上映後,社會興起了一股騎自行車的風潮。電影《破風》描述一群職業自行車手從訓練到比賽的過程,劇情除了比賽的驚險刺激,演員的帥氣之外,我特別喜歡比賽中強調的團隊合作。實際上自行車公路賽是一項非常需要策略的運動,因應不同的狀況,就需要有不同功用的角色。通常在一個隊伍中,會有衝線手、破風手、後勤人員等不同功用的角色。一場自行車公路賽的勝利,就是靠著各個不同功用的角色,在不同的關鍵之處,做了該做的事而贏來的。教會也是如此,跟隨基督的路不是一兩年而已,可能是四、五十年,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需要不同功用、不同恩賜的弟兄姊妹,在團契中彼此合作。在耶穌再來之前,我們運用各種不同的恩賜,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所有的恩賜都是為了讓團隊獲勝、為了讓教會得著那不會朽壞的冠冕而使用的。

看自己合乎中道除了之前說要看自己跟別人都一樣重要之外,也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恩賜,以及使用恩賜的時機。舉例來講,十一、二月我們有一系列的聖誕活動,這些都是比較福音性的活動,這種時候就是傳福音恩賜的人、招待恩賜的人衝刺的時候。又比如在小組裡面,有的小組長可能是治理恩賜,他可以把小組時間做得很流暢,但是不太擅長關心人。若你剛好是有憐憫恩賜的人,那就要主動出來幫忙小組長。對的恩賜做在對的地方,就能夠使團契不斷強壯、成長。我相信上帝賜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發揮,建造教會。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無論是年長者還是年輕人,無論是聰明的或是遲鈍的,我們都本質相同,也同樣重要,卻又有不同功用,只要配合得宜就能榮耀主名。

當年羅馬教會裡,基督徒彼此不和睦,互相排擠的狀況,今天仍然在教會裡發生。保羅勸我們要心意更新而變化,要滾動式的調整,時刻察驗神的旨意。就是要我們有一個新的眼光,看見原來我們都一樣,沒有那麼不同;同時神在這個基礎上又給我們不同恩賜,叫我們彼此欣賞、彼此合作,完成能榮耀主名的大使命。很多時候你原本認為對方跟你想法不一樣、立場不一樣,不可能和好、不可能改變。但若你願意心意更新變化,去察驗神所喜悅的旨意,你將會出乎意料地發現,彼此竟然是如此的相像,原來我們在耶穌基督裡都是一樣的。既然如此,那麼你願意饒恕人的過犯,如同上帝赦免你一樣嗎?盼望我們都能如此回應上帝的赦罪大恩。

14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