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商品介绍
2
养育敬虔的儿女3
http://www.amoybc.org.tw/ 厦门街浸信会
首页 事工讯息 讲坛信息 2017 养育敬虔的儿女
1060730

养育敬虔的儿女

讲员:白嘉灵牧师
经文:路加福音18章9-17节

在第一段经文当中所提的是法利赛人的祷告,我们固然熟悉法利赛人是属於敬虔的犹太教派,即便在犹太教派中也有不同的论点存在,然而法利赛人却是注重律法的细节上,并且做得很好,但耶稣基督今日派了位税吏来到上帝面前祷告,以此作为对比。至於税吏是当时效力於罗马政府,并且时常徵收人头税,虽说看起来是正常的工作,但从古到今做官的,若非法律不完善,便会钻漏洞,然而在当时仍有许多人愿意当税吏,因其收入似乎比常人再好一点,有些税吏因著收受许多的钱财而成为财主,圣经中提过的税吏撒该,因著信了耶稣后,愿意将自己钱财的一半分给穷人,并且若是曾讹诈了谁便会还他四倍,以此我们便可看见,当人心遇见耶稣并且接受相信,便会恢复起初的善良,看见穷人的需要,且自然而然地回应上帝,心里多出了亏欠,曾经自己是有钱了,却忽略了贫穷者的需要。

今日经文当中出现的法利赛人、税吏二人,同样都到圣殿中去祷告,而法利赛人却说,他不像旁边的这个税吏。今日我们能来到主面前,应当带著感恩与称颂,当这法利赛人开口向上帝祷告时,仅提到自己应当做到的本分,不勒索、不奸淫,且一周禁食两次,以及不像一旁的税吏如此;然而一旁的税吏却是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并且捶著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耶稣基督透过这段税吏的祷告,似乎是我们每一位来到上帝面前都需要呈明的,并且求他开恩怜悯。第一段经文让我们可看见耶稣基督的福音,是接纳一切罪人的,而第二段经文则是看见耶稣基督接纳孩子。

从经文中看见有些人带著孩子前来,希望耶稣摸他们,然而门徒看见了却是责备他们,耶稣却阻止并叫他们前来,说在神国正是这样的人。别的福音书也提到,他们期盼耶稣能为这些孩子们祝福,我们今日是否能为著我们的孩子们使他们得到祝福呢今日的教会让这些孩子能上主日学,然而在某些的聚会上,其实不光仅是成人参加,就连孩童都能一同参与,耶稣希望我们能看见这些孩童的本质,是上帝起初创造人的特质。一个人临死前,如何有这样的信心确信将要去的地方是上帝所预备好的呢?若我们能有这样的确信以及相信,或许我们能更不带著恐惧及留恋地离开世上。如何让我们能有这些信心呢?便是效仿孩子身上的特质,故绝对并非仅是谈到孩子的情绪、胡闹、顽皮等,应当是看见孩子们身上正面的特质,今日特别提出三点第一是「单纯」,因著他们心里的单纯,故他们真实,且容易活在纯洁及谦卑当中,试想若在神国家中的人仍如地上的人一般勾心斗角,那岂非能使人快乐呢?第二是「倚靠上帝,倚靠父母」,在地上倚靠父母的供应,故孩子对於父母是有信心的,孩子们是需要靠著信心来度过每一天,遇见陌生人是不安的,而我们这一生也应当更多学习对天父上帝的信靠;第三是「成长」,孩子们清楚的特质是会长大,父母所教导及影响的,皆造就了未来心理上的发育及外在的长大,成为孩子们生命的累积。人生的目的不在於成功,而在於成长,故一个人的学生生涯可以告终,然而生命所累积的知识是可以不断扩张的,与人的关系、处世的想法是可以继续成长的,生命所散发令人羡慕的特质是可以继续成长的。倘若我们随著年纪的增长,越是老奸巨猾,反倒离孩子的心越远时,便是自视甚高且轻看他人;或是随著年纪增长,能更加温暖且有体会人心肠的特质,故儿童的成长便是在这短短的几年当中,看著身旁的人一一学习,而上帝也赋予他们这些特质,可以更快的成长,却也是因著年纪越发的长大成熟,看见世界的潮流,便也容易随波逐流,故如何在孩子小时便教导他们认识耶稣,且教导他们良好的品格,便是从生活周遭的人开始学习,而我们也应当效法耶稣,以身作则。每一位孩子的堕落,我们应当视为己任;每一位孩子的悲伤,恐怕我们自己都有分在他们的失落上。

耶稣基督如何接纳罪人?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的下一代也都是罪人,而如何使孩子接纳这样的事实,或许在年幼容易,但长大后他们便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主见,而也要明白这些孩子是耶稣基督所接纳的,有些时候教会是否对这些年幼的孩子有些排斥,排斥他们一起敬拜上帝,担心他们吵闹等。故以下有三个原则

第一是「倚靠恩典不比较」,我们有儿没有女,不要跟别人比较,甚至有些人连孩子都没有、连婚姻也都尚未有,然而这些人依然参与了教会这个大家庭的共同建造,无论我们选择哪条道路,都要能对上帝负责,无论是在人际上或是婚姻情感上,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上,皆是对上帝负责,且要靠著上帝的恩典。有时父母口说的言语,孩子未必会听,然而当这些孩子来到教会受到同侪及其他长辈的影响,皆是会有所学习及改变,故不要忽略任何一次接触孩子的机会,因为每一个时刻皆有可能为孩子带来截然不同的人生。福音能带给孩子温暖、安慰,却也能带给人纪律,而我们也当更谨慎勿将孩子与孩子之间做比较,也勿将一切的标准套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恐怕我们需要更多的怜恤,明白这些孩子应当都是在上帝的恩典下成长,明白上帝或许给我或许不给我的旨意,以至於作为我们未来的引导。从第一段经文当中的法利赛人可看见其身上的优越感,然而我们应当是靠著上帝有自尊,且能同等的尊重他人,倚靠上帝是有盼望的。

第二是「以身作则常更新」,除了以身作则,并且我们的生命时常更新,要叫孩子晓得我们祷告的对象是爱我们的天父,且是同一位,地上的父母虽然仍会犯错,但同时是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是有做错的时候,然而神仍然原谅,同时也原谅孩子,孩子时常是最多体会到父母虽是基督徒,但仍是虚假的样貌,一样口出难听的话,若我们不靠著主的恩典,我们依然无法以身作则,牧师、传道的确需要以身作则,但同时他们也是有家庭、有儿女的人,也会有需要和我们一样,故我们应当互相学习,彼此成长,承认错误,彼此更新。

第三是「终身陪伴常祷告」,因著如此便会发现我们开始影响儿女,且是一份终生的任务,生命是需要面对的,且是一条成长的旅程,应当趁著我们还能行走时,多陪伴自己的儿女,而生命中有太多的需要必须透过祷告来交托,我们能祷告是有福的,祷告能使不能改变的经历改变。

爱因斯坦十分的有成就,而其二儿子在20多岁时被送去疗养院,当时爱因斯坦请他的好友佛洛伊德这位心理学大师去探望他的儿子,而佛洛伊德也带著自己的儿子一同前往。爱因斯坦的儿子看见佛洛伊德后,便告诉他们说他不需要这些心理学的学术问句,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精神分裂,而佛洛依德的儿子告诉爱因斯坦的儿子说,我们是朋友既然你不想要我问就不问了,但却继续说,我虽然是佛洛伊德的儿子,但我最恨他,从小他就只关心他的病人而已。爱因斯坦的儿子接著说,我也最恨我的父亲,因为他心里从未有我,有的只是物理、数学,而这两位大师也是到了中晚年后才开始关心自己的儿子,恐怕我们人类的一生并非是追求成功完美的,而或说我们就是在这不完美的当中,而耶稣基督的福音却告诉我们,他来是为了那些愿意接受他且祈求他怜悯的人,耶稣基督来了,愿意接纳这些孩子们,让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习看见上帝创造起初的美好及特质,也明白我们应当随著年纪继续维持及学习这些孩子身上的特质,感谢上帝藉著各样的人事物养育我们,也成为未来这些后代的陪伴。

135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