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幾時呢? |張光睿傳道
114.07.06主日信息摘錄
經文:詩篇十三篇1-6節
上週傳弢傳道已經為我們做了詩篇的背景概論,包含其中作者不一定明確,就算說是「大衛的詩」也很有可能是代筆,或是從大衛的角度所撰寫的。今天的經文段落就是大衛的詩,但因為作者可能不是百分百確定,我們接下來以詩人稱呼。聖經的詩歌體裁跟我們讀我們所熟悉的詩一樣,裡面的內容意旨不在於歷史的客觀精準性,而比較是一個心情抒發的表達。所謂的詩情畫意,比如說談到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大家都會背。看到作者李白描繪了一個很美的情景:一個月亮高照的晚上,地上有點霜,讓他看著月亮心中就思念起自己的家。好美的一首詩,可是換個角度來看這篇詩,李白就不過是熬夜或失眠,然後大概是在座位上對著窗外發呆想家罷了。換言之,套用當代詩人周杰倫的歌詞,李白只是半夜睡不著覺,把心情哼成歌。這簡單、有點無趣但又稍微能體會的客觀處境,卻使李白勾勒出他當時的想家之情。今天的經文也有點這樣的味道。詩人利用文字抒發心中的感受,為要得著上帝的拯救。
一、坦然向主吶喊 (v.1-2)
這是發自內心的向主吶喊。在第一節中「耶和華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耶和華真的有忘記詩人嗎?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會忘記詩人嗎?原文中「記得」比「忘記」還有多一點含意。論記得,記得會帶有一點正向、主動,準備有動作、協助的意思。只要是「記得」的事情,就會甘心樂意且努力的完成。今天的經文提到「耶和華忘記我」的時候,就有相反的意思。這不一定僅限於「不記得」的範疇;甚至有包含一種拒絕幫忙、見死不救等等的意思。上帝真的有看著詩人,見死不救嗎?真的有把詩人拋在後頭嗎?甚至第一節後面說「你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詩人他聽不到、看不到、感受不到上帝。我想上帝不會那麼輕易忘記詩人的。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不太可能忘記他揀選的受膏者。全知、全能的上帝不會忘記他所愛的。可是不管怎麼樣,詩人表達出來的「感受」是覺得被上帝忘記、被忽略,甚至被遺忘的感受,一種孤單又寂寞的感受。這樣的狀態,要到幾時呢?在我準備這篇講章的時候,看到甚至有學者把這段歸納為desolation,一種孤寂的狀態,是一個可能我們比較知道的isolation孤單還要更進深的一個處境。情境上有什麼差異呢? isolation 孤單 、孤立、隔離;desolation 荒涼,未開發管理的草地,少了生命來源-水。
可是弟兄姊妹,我們有多少時候上帝不按著我們禱告祈求的時候,我們感到被遺棄?覺得上帝都不聽、覺得上帝都不在?我們不要在上帝動工以前就覺得上帝不在。有太多太多我們聽過的見證,都告訴我們上帝的時程表跟我們的不一樣;或是說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或是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確實,在我狀況好的時候或是需要安慰別人的時候,這些上帝的屬性,都輕輕鬆鬆講得出來,都很容易掌握。有人禱告跟上帝求另一半,沒蒙應允,啊~上帝的時間還沒到。有人想要為主的福音開拓事工失敗,哎呀~可能不是上帝的旨意。確實,在一個全知全能的神底下,一切不成全的皆是祂的旨意。但我們忘記,從當事人的角度來感受,是一個空虛、孤單、一個寂寞。甚至到我們自己軟弱的時候,我們也是會開始問: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我自己也有相同的困擾。在面對上帝的不回應、面對上帝的寂靜,我心裡也會質問上帝:這樣的狀態,要到幾時呢?我下一步該做什麼呢?寂靜。我是希望能鼓勵弟兄姊妹,不要忘記我們的神,是全知、全能的神,必有祂的時間、方式、目的。
向上帝求關注求不到之後,通常下一步是什麼呢?從第二節我們看到詩人開始心裡籌算,終日受苦。換句話說,在詩人覺得面對愁苦中,沒有得到上帝關注,詩人就開始嘗試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解決困難,可是詩人仍然每日愁苦,敵人仍然在不斷壓制詩人。但詩人的哀歌沒有就停在這,詩人沒有允許他的狀態繼續下去。他在第三、第四節從哀聲變為懇求。第三、四節詩人求主親自來拯救他、眷顧他。
二、求主親自拯救 (v. 3-4)
在哀聲嘆氣之中,詩人求主親自介入。詩人懇求上帝,請求上帝支援。從無語、從沒有行動、沒有回應中,轉換到上帝實際的伸出援手眷顧。我們可以從前一段經文看到詩人多次的呼求,可見詩人被遺忘的感受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此刻的詩人前方只有兩條路,需要主神蹟般的介入,不然就是死。第3節「求你看顧我,應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詩人幾乎要死。詩人在絕望當中,在感受到被遺棄的時候,沒有放棄呼求神。詩人清楚知道,上帝是一位有能力看顧他、應允他、勝過仇敵的上帝。甚至詩人有可能因著他自己代表著受膏著大衛,有點向上帝情勒:你一定會讓我活,上帝求祢趕快拯救我吧!詩人繼續在第5-6節的地方,堅定了他對上帝的信心。
三、救恩來自主恩 (v. 5-6)
詩人相信上帝會救他,因為上帝是施慈愛的神。這慈愛是自古至今帶有救恩應許的慈愛,是上帝揀選以色列人為祂選民且必要拯救他們的慈愛。這是上帝應許以色列民的,詩人也因此相信上帝會拯救詩人脫離現在感到被遺棄的困境。
詩人在這篇詩篇所經歷的離棄感,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也有體會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大聲喊著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可福音15:34)。我們所信的上帝,差祂兒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背負我們世人所有的罪,藉著死而復活拯救我們脫離罪的挾制。同一位耶穌,感受過你、我、以及詩人所感受的離棄感;同一位耶穌也經歷的救恩、重生的盼望。這,是我們所信的耶穌;這,是我們,也是詩人所信的神。
最後,對於今天的經文我們能有什麼思考?
一、我們願意坦然向神面對我們的軟弱嗎?
我們跟上帝的關係是什麼?是能夠坦然向神面對我們的軟弱嗎?是一種親密、什麼都可以講的關係,還是是一種主僕關係?向上帝坦然面對我們的軟弱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坦然,一個是軟弱。其實我們自己都知道自己的軟弱,也可能分享過很多次。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軟弱,可以問身邊跟你最親密的人,他會告訴你。坦然呢?我們敢向上帝發怨言、發牢騷嗎?我們跟上帝有到這樣的關係嗎?我們的神是聽我們禱告的神,是像我們敞開的神,必定會聽我們的禱告。在我們當中有很多當基督徒比較久的,可能早已經知道可以向上帝抱怨、發牢騷,這些不是新事。那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進階版的,就是我們跟上帝對話的坦然,就像我們跟朋友們之間對話那樣稀鬆平常呢?我們的神亦師亦友,是可以對話的神。向神的禱告不僅僅限於賜給我們豐盛飲食、讓我們吃喝身體健康,更是可以與神有親密關係的對話。
二、關於上帝:我們真的知道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嗎?
我們不要忘記:上帝全知全能。詩人在絕望之時、在覺得被遺棄的時候,知道上帝是有能力帶領他脫離當下困境的。神有神的旨意,意思是祂也有祂的時程表。有時會按著祂的心意、按著祂的時程、按著祂的方式,回應你的處境。有時候,會馬上有動靜;有時候,沒有動靜也是一種回應。求主幫助我們,無論何處境,不要忘記神是全知全能的神。
三、關於信心:我們真的相信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嗎?
知道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跟相不相信祂不是有絕對關係。我們真的相信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嗎?是否有懷疑過神?我們願意倚靠祂的慈愛與救恩嗎?我們願意相信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時程表,有這樣全然交託的信心嗎?如果我們單單只是知道神是全知全能的神,這個知識就只會成為腦袋角落的一個資訊。可是我們如果相信了,我們面對事情的心態就會不一樣,面對困境的方式會不一樣。縱然有些抱怨,縱然有傷痛,但我們能夠靠主得力量,仍然相信祂會帶領我們度過。碰到下一步不知道往哪裏去的時候,不再單是盲目的尋找答案,而是在答案未蒙解答的時候仍然相信上帝有祂的旨意。
求主幫助我們讓這詩篇中的話語,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力量。在我們困苦愁煩、看不見盡頭,問神還要多久的時候,想起主的慈愛,想起主是我們的力量,是生命中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