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撒─預表基督
講員:彭彥禎牧師
經文:創世記二十二章1~14節
亞伯拉罕一直以來被稱為「信心之父」,因為他在上帝面前展現出對上帝獨一、全然的信靠。本次所讀的經文中,上帝的試驗,個人覺得是亞伯拉罕,這一輩子所有試驗當中最大、最艱難的考驗。當他75歲從哈蘭離開往迦南地去的時候,他放下所有在哈蘭的人脈、資產,帶著所有能帶上的東西,往一個不知道是哪裡的地方前去,那需要信心。但那時信心固然需要,但若去了迦南地不甚美好,總還有挪移的機會;後來在他100歲時,上帝說要賜你一個孩子,雖然他心裡面仍然是樂意相信,但就算沒有生下孩子,最多就是沒有孩子,這看起來都需要信心,但考驗絕對沒有這次大。上帝給他以撒,耶和華要他獻在祭壇上。若你看到21章再看22章,你會發現對亞伯拉罕來說,第一個孩子沒了,第二個孩子還要獻上,接下來有一種什麼都沒有的感覺,他仍能夠憑著信心相信,因此說這是一個最大、最困難的信心考驗。
亞伯拉罕無論到哪裡去都願意為上帝築一座壇,然後在上面獻祭給上帝,他對上帝的信心與信靠一直以來存在的。在創世記提到,當他走到示劍這個地方,在摩利橡樹那裡築了一座壇;後來又到了伯特利與艾的中間又築了一座壇獻給上帝;到了後期他到了希伯崙又築了一座壇在幔利橡樹那裏。這一次上帝指示他去摩利亞,在這地方要築一座壇,這是這一路以來所築最艱難的壇,因為壇上要獻的是他所親生、也是他所愛的孩子。這樣的過程讓我想到,信仰的本身其實是一場深度的冒險,我們以為信仰一切都好,恩典充滿,固然不錯,上帝樂意賜下這一切,但若是你沒有將你的信仰,當作一場深度冒險的話,就很難實實在在的,從你的內心委身在上帝的面前。亞伯拉罕經歷過這種徹底的委身,連自己所愛的孩子都願意毫無保留的獻給上帝。彼得也是如此,當他在跟隨耶穌基督的時候,可以捨掉他的漁網、漁船、所有的員工,來跟隨耶穌基督,你可以注意看所有信仰的冒險之旅,一直到最後彼得願意為信靠耶穌基督而死,被倒釘在十字架上。從舊約的亞伯拉罕到新約許多屬靈偉人來看,如果你把信仰當成一場深度的冒險,你會發現在上帝的面前,若有深度的冒險但卻有單純的信心,是何等的重要。
亞伯拉罕的單純、信心,也表現在把以撒獻上這件事上,憑著信心他沒有跟上帝討價還價,因為他知道這是上帝的心意,上帝的吩咐,斬釘截鐵就照著去做,不但沒有跟上帝討價還價,甚至於沒有跟任何人談論這件事情,沒有與他的妻子商量。到了山腳下,帶著以撒往山上走的時候,讓兩個僕人與驢在山下等,為何要在山下等,因為如果帶著兩個僕人一同上去,當他舉刀要殺以撒的時候,這僕人會來攔阻的,他可以有好多的藉口、方式來攔阻這件事情,但他一心想上帝怎麼說,我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以至於他從出發的地方就先備妥了柴與火,要走三天的路程,所有的都預備好了,我深信他的心志也預備好了,願意照著上帝所說的,那種單純的信心一路往前行。即便那是他最愛的,但相信上帝一定有祂奇妙的旨意。所以聖經兩次提到,他在跟以撒往山上走的過程中,講到二人同行,當看到二人同行的時候,心裡有許多的感觸,這哪是同行,根本是訣別,在這樣的過程更加看到這樣單純的信心,難怪被稱為信心之父。
從全本聖經來看亞伯拉罕都一直如此有信心嗎?不是的。但在此處倒是展現了極大的信心。在聖經中看到「這些事以後,神要試驗亞伯拉罕」這些事以後,是指那些呢?前面的部分已經先把夏甲與以實瑪利打發走了,打發是在那分離的時候,在曠野中就是邁向死亡,一點的水與餅,一個母親帶著一位年幼的孩子在這當中是很難存活的,他知道是這樣,但仍然信任並且把他們送走了。當上帝給他這樣的指示之後,清早起來,就做了這件事情,把水跟一些餅給他們就打發走了,在22章裏也說,你帶著你的獨生兒子把他獻為燔祭,清早起來,沒有任何的耽擱,照著耶和華所說的話去行。這兩個都是他的孩子,一個是使女所生,一個是妻子所生的。這裡神學家常常提到,一個好像代表著律法,是象徵的、比擬的,是兒子但不是真的兒子,一個是真正的兒子以撒,從自己所生的,代表的是應許,所以一個代表的是律法,一個是應許,是耶穌基督的來到。
前兩週講到約櫃預表基督。這裡講到的是以撒這個事件預表基督,在聖經裡有好多預表基督的,有時候是用物件來預表,有時用事件來預表基督,但無論是物件、事件,都是要突顯耶穌基督在全本聖經中,是唯一重要並要讓人能夠明白的,因為我們得救恩原是從祂來的。過往我們讀這段聖經時,比較多是從亞伯拉罕的信心來學習,可是今天也讓大家明白,如果是預表基督,那我們就應該來看獻以撒這件事,跟耶穌基督有什麼相關連之處。
第一個看到,聖經說以撒神要試驗他,就對亞伯拉罕說,你帶著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兒子。而耶穌基督也是一樣,在水裡受浸的時候,(馬太3:17)「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所以兩個都是父親所愛的,且是極愛的。接著我們看到獨生子,在整本聖經裏,有名字又被稱為獨生子的,除了耶穌基督以外就是以撒。第二看到以撒的順服,跟耶穌基督的順服;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耶穌請求若是可行將這杯撤去,但若這是祢的心意,就求按著這樣的意思,在我的身上。所以不要照我的意思,照上帝的意思,這是一個順服的態度;而對於以撒來說,他的順服也是一樣,以撒跟父親上山,聖經上說童子,通常年齡在17歲以下,聖經都稱為童子、少年人,所以至少他是十幾歲以上的孩子,否則他就難以揹著柴上山,而且他也已經都懂得了,他可以幫他的父親,對於獻燔祭需要什麼東西,都是知道的,柴火都預備了,但獻為燔祭的羊在哪裡呢?這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從他的年紀來看,應該就是15~16歲以上到37歲之間,這樣的一個孩子要順服到,你要我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是容易的事情,若不是他自己也有順服的心,是難以做到的,當然他也是順服他的父親。要被綁在柴上時以撒也可以選擇跑走,但卻是沒有而是順服。從這樣的順服來對照耶穌基督,耶穌基督也是願意、順服。馬丁路德說,從古至今除了耶穌基督之外沒有一個兒子像以撒這麼順服的,因此從順服的角度這個點上,也讓我們看見預表的對比。
以撒背負著柴火、耶穌基督則是背負著十字架。這柴火是要把自己給燒盡的,顯然不會太少、太輕;耶穌基督所背的十字架,是要把自己掛在上頭,也不會太輕、太小,所以耶穌基督揹到一個地步,沒有辦法背的時候,羅馬軍兵就抓了一個人來幫他背十字,否則這樣走到刑場可能也傍晚了;所以一個是背負柴火、一個是背負十字架;一個背的是要拿來燒死自己的,一個背的是要來被掛在上頭釘死的。到了摩利亞這個地,耶穌基督是在耶路撒冷這邊的各各他山上釘十字架的;而摩利亞地,在歷代志下3:1提到,所羅門在摩利亞這個地方建造了聖殿,也就是後來稱為耶路撒冷的地方。這兩個地方是同一個地方。亞伯拉罕要獻祭跟後來的耶路撒冷,在歷史上的地點也是相同的。
聖經說「到了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遠遠地看見那地方。」從出發到獻祭,三天要完成獻祭。你看到耶穌基督,在上十字架之後,三天後復活。三天,也有一些預表在其中。以撒後來是羊羔替他死;而耶穌基督是替眾人死。兩個人來說如果是預表這個事件的話,其實有好多的相像之處。而在以撒的身上,他不是因為偷了爸爸的錢,或著闖了什麼禍,或是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不是因為犯錯被殺,是因為要獻祭給上帝;耶穌基督也不是因為犯罪被釘。於是亞伯拉罕在最後完成的時候,給那地取名為「耶和華以勒」─上帝必有預備;對耶穌基督來講正是上帝自有預備,預備祂的救恩,我們從舊約中來看,預備牛、羊,但到了新約,耶和華以勒,祂必有預備,預備了那個完全救贖的耶穌基督,要完成救恩。
耶和華以勒這地名取了之後,真的耶路撒冷城也是上帝預備的,使耶穌基督在那地方釘死在十字架上;各各他山、十字架這一切都是上帝預備的,連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也是上帝所預備的,這就是耶和華以勒。回過頭去看這件事情,聖經上說這些事以後,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在聖經中通常有三個名詞,第一個,神試驗;另外一個,是撒旦魔鬼在試探你;或是這個是最後成為一個試煉。不管從魔鬼來的試探,或是上帝美意中的試煉,這兩件事情其實都可以化成上帝的試驗。有的時候是撒旦魔鬼的試探,但靠著上帝得勝了,就是在這個試探中得勝了。上帝的試驗沒有真的要取以撒的性命,而是要看祂送給亞伯拉罕這麼好的禮物,你願不願意以神為重,以神為大,當你願意的時候這孩子還是你的,當然以撒本身也有順服,因此這考試在我們的生命當中都是會有的。
再一次想到我們有很多的恩賜,上帝訓練我們學得好多的東西,或給了我們好多的資產、才幹,當上帝有一天問說:你願不願意獻給我的時候,我不知道你會怎麼做?有時候上帝的力度沒這麼大,沒有叫你獻上性命,或變賣所有的財產,但上帝說你可不可以在某一個事奉上,執事、董事、短宣隊的帶領著…,獻上上帝給的恩賜、才幹這種試驗,在一輩子當中不斷的接受這樣子的試驗,若從這個角度去看,這段經文就很值得我們去深思,我們有沒有勇敢的在上帝面前說我願意照著祢的心意做,也深信無論後來有沒有拿去,只是個試驗,但主要因為我這些反應而獎賞我、喜悅我,很多在我們生命中所有的東西都是上帝所賜予的,當上帝要你擺上一些的時候,你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像亞伯拉罕、以撒一樣嗎?樂意、謙卑、順服的擺上,若有任何一件事情要攔阻這件事,要像亞伯拉罕一樣,攔阻的藉口都不願意有,好多的時候我們要去判斷,而不是運用這些判斷來說不行,因為如何、如何…。當天父的心意來到的時候,勇敢地擺上。相信耶和華以勒在背後也支撐著我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