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與福音|葉明翰牧師
感謝神讓我有機會在這裡和各位一同敬拜神。談到臺灣的習俗或是民間信仰,一般傳道人都認為那是一種迷信;甚至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大家常認為那是一種來自撒旦的綑綁、使人不容易親近神:民俗因此對傳福音而言是一種攔阻。我們看見所謂第一代基督徒,通常都是「逼不得已」才信耶穌的:他已經走投無路、他拜的神都不靈驗了,他只好死馬當作活馬醫地訴諸「洋教」;誰知道這一試便認識了真神,才知道原來祂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他興高采烈地想傳給他的家人,但他們卻都因著自己原有民俗的緣故、而不願意聽;其實不只是他、甚至許多國外的宣教士也都認為這是種迷信、綑綁,拜的是假神、是沒有用的東西──於是一代傳一代,我們往往也都直接將民俗歸類在綑綁;我們沒有去了解習俗帶來的影響,卻直接站在聖經的角度批評。事實上,民俗帶給人們相當強大的心靈力量:孩子出生要排八字、命名,時間的運用得遵守農民曆、選個黃道吉日,買房子或挑祖墳得看看風水,舉凡天地萬物都可以化為神仙佛聖,鬼月到了我們還得討好一堆「好兄弟」…。與其批評這一切,是否有什麼習俗是我們可以接軌到耶穌、鋪上福音橋的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般基督徒傳福音常常告訴人「你有罪!你需要耶穌!」但事實上,這樣的概念對華人來說是陌生的。人們所需要的乃是平安。
面對這樣的難題,聖經是怎麼教導我們的呢?我想從觀察早期的宣教士是如何把福音傳給當代的異教徒中,我們可以看見許多蛛絲馬跡。首先我們看見使徒約翰在向希臘人傳福音時,有著很大的困難。對華人來說,沒有人認識耶穌;你要說祂是神,人們可能也就只是不信而已。然而在當時的羅馬帝國、向希臘人傳「耶穌是神」是比我們今日難上數倍的:你要怎麼告訴他們,這位被定叛國罪的「猶太人的王」、被釘死在充滿羞辱的十字架上的耶穌,是一位神?在約翰福音開篇,我們看見約翰很巧妙的運用了「轉化」這個策略。「logos」。對希臘人而言,所謂的原則、想法、真理,是要用「話語」來傳遞的:logos這個字就是指這個真理、這個話(英文聖經作「Word」),也是我們中文所翻的「道」。約翰巧妙地取了這個字、並且把它跟福音作了結合:「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1:1-4、14)短短的幾節經文,約翰轉化了希臘人對logos的瞭解,並且層層相連到與人的相關(「萬物是藉著祂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如此傳福音的方式,值得我們深思。你要把原本的民俗趕出去、把新的「洋教」塞進去,不但是難、更是一種傷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基督教是一種文化侵略。這種類似舊約先知的方法,傷害了早期的臺灣人。我們忘了在舊約中、先知所責備的對象乃是神的子民;他們曾親眼見過神的大能,且曾與神立約、不可有別神──臺灣人並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特殊揀選哪!對象不同,方法也應該有所轉變。保羅是另一個清楚的例子:「保羅在雅典…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使徒行傳17:16、22-25)保羅沒有直接批評他們。嚴格來說,未識之神真的是耶和華神嗎?也不盡然。然而保羅卻以此為共通點、架上了福音的橋梁;他繼而將這位神與世界連結起來(「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是天地的主」),並且更進一步地推及眾人的生命(「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整篇發言,保羅沒有引用聖經,因為對象不同;他不再向9-16章一樣、不斷辯論,而是領悟到:「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這是我們向自己同胞傳福音時所當學習的。
當保羅運用轉化策略傳福音,結果有三:有人笑、有人想繼續聽、有人就信了。然而不論是哪種結果,我們看到的是沒有人逼迫他;於是,保羅可以繼續傳講神的道。弟兄姊妹們,當你在傳福音時不以我們「聖經的立場」去傷害別人時,你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傳;有一天當他們自己經歷了神的大能之後,他們會心甘情願地放棄他們原來的依靠。求神幫助我們,有智慧架起那福音的橋梁;瞭解自己身邊未信主之人的習俗,繼而轉化它們、使之引向基督。
金句: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馬太福音十一: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