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吃筵席?|張傳弢傳道
今天我們要來看跟用餐有關的一段經文,不單單是用餐,還是「筵席」,是一個高度需要禮儀跟順序的場合。那耶穌為什麼講這個呢?其實是需要從13章開始看,這是一系列關於天國的講論。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天國的門是窄的,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那誰能進去呢?誰以為自己可以進去呢?誰以為自己不能進去呢?求神提醒我們,讓我們都立志做那可以進天國的人。
一、天國筵席的尊卑順序 (路加福音14章7-11節)
耶穌所在的場合是一次安息日的筵席,他被邀請到一個法利賽人首領的家中吃飯。照理說安息日不能工作,想必食物是昨天就準備好。根據經文14:1,有幾個法利賽人存心窺探耶穌,想要抓他的把柄,就讓一個水腫的病人出現在筵席中,要看耶穌怎麼做。耶穌問:安息日能治病嗎?沒人講話。又問「你們中間誰有驢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裡,不立時拉牠上來呢?」當然都會把牠們拉上來,因為牲畜很有價值…那人呢?人的價值到底是怎麼算呢?誰的價值比較高?誰的價值比較低?這是一個很犀利、很殘酷的問題。根據這個議題的延伸,耶穌開始討論起筵席座位安排的事情。在當時的習俗中,越靠近主人的座位就越尊貴,主人的右邊就是首位。不過耶穌比喻中的情況很奇怪,說有一個人認為自己是最尊貴的那個,就選擇坐在首位。另外有更尊貴的人來了,原本這個人就被請離開到了末位,直接到了末位。等於說,這個自以為最尊貴的人,沒想到竟然成為最卑微的人。耶穌就下一個結論: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這個比喻對我們而言有什麼提醒呢?首先要好好反思我們有沒有自以為尊貴?只要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就覺得自己的意見應該要更被重視。或是像法利賽人,在某個領域上做得比較好,在社會上有著某種地位,結果就因此輕看其他人。這樣自高的想法很容易跑出來,人人都想要被尊榮,在這世界上不過是個稀鬆平常的想法,但這個想法背後所代表的意思,就是我按著自己的意思去判斷什麼是高、低、好、壞。甚至如同法利賽人,憑著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人的價值。耶穌講的這個比喻跟末世有關,這是一場天國的筵席,有資格的人才能參加。在這場饗宴當中,人的價值是按著耶穌的意思,按著天國的價值觀來判斷的。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耶穌自己就是無比謙卑,他有神的形象,卻不使用這樣的權利,反倒虛己,成為奴僕的樣式,服務所有的罪人、病人、窮人,存心順服最後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耶穌講這個比喻,是要法利賽人好好想想,你們都認為自己可以進天國,那為什麼卻用地上的價值觀來對待別人呢?你真的以為自己這樣可以進天國嗎?這比喻同樣也在問我們,我們也都想要進天國,那我們有沒有用天國的價值觀,來對待周遭的人呢?我們是否願意謙卑順服,像耶穌一樣服務那些有需要的鄰舍呢?
二、天國筵席的真正福份(路加福音14章12-14節)
剛剛7-11節的比喻是針對被請客的人,接下來的比喻是針對請客的主人。經文說請客不要請那些能夠報答你的人,而是要請那些不能報答你的人。在當時能夠請客擺設筵席的人,通常是真的很有錢,而且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主人邀請的對象,通常就是有相近地位的人或共同目標的人。受邀前來的人也帶著目的,多半會想要攀附主人的社會階層。這比喻基本上就是在描述地上國度是一個互惠互利的社會觀念。教會中有這種現象嗎?在雅各書第二章提到,當時收信的教會中就有這種現象。他們熱心招待戴金戒指的、穿華美衣服來的人,給他們坐上好的座位。可是回過頭卻對窮人說,你去坐在腳凳下邊。怎麼會這樣呢?有時候我們說要為了大局著想,好像也陷在一種不得已之中。教會可能在經濟上真的很缺乏,又或是一個很有恩賜、很有才幹的人信主,那不是很有盼望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可能有一個標準答案可以回應所有的狀況。我只能說,希望工作能得到立即的回報,這對每一個服事的人來講,都是一個極大的誘惑試探。
地上國度的價值觀是:我幫你、你幫我,我們可以更強、更有福,可是天國的價值觀,天國的筵席卻不是這樣,它所追求的是一種更真實、更具有永恆性的福份。耶穌在登山寶訓有類似的教導,太6:1-2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這段教導說明了:地上的榮耀和天上的賞賜,立即的回報跟末後的回報,兩者是無法相容的。我們身為基督徒追求的是哪一件事呢?主耶穌盼望我們為了沒有辦法有任何回報的人,來付出代價。雖然沒有立即的回報,但只要等到末後,卻可以得著最美最好的,從神而來的報答。在天國的筵席中,什麼才是真正的有福呢?主耶穌講這個比喻,他其實真盼望我們每一個神的兒女都能得到真正的福份,願意為弱勢的人、無力回報的人擺設筵席。願我們都成為有福之人。
三、誰能吃天國的筵席1700 (路加福音14章15-24節)
在當時這種大型的筵席,都會事先送邀請函給客人並要求回函。所以在這比喻中的客人應該是已經答應過會出席了,結果後來又找藉口不去。在這個比喻中,主耶穌自然扮演了主人的角色,邀請賓客來吃天國的筵席。15節才有人說:在神國裡吃飯的有福了,結果18節竟然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第一個說買了地要看,第二個說買了牛要試,第三個說因為娶老婆了不能去,意思都是有更重要的事要辦。可是有什麼事比進入天國更重要呢?於是這個比喻就顯露出,自高自義之人的愚蠢。值得注意的是第21節講到,家主動怒了。面對神的憤怒,可想而知下場會非常可怕,恐怕就像前一章13:28講的,要被趕到外面,在那裏哀哭切齒了。
前面有講過,一般在擺設筵席的場合,邀請來的賓客都是身分地位相當的人。像貧窮人、殘疾人…等,這些人是不可能出現在這個場合的,因為他們沒辦法提供什麼回報給主人。恐怕還有些人自覺不配,因為沒有什麼得體的衣服來赴宴,所以僕人還要「勉強」他們進來,直到坐滿了屋子。這個比喻也表明了神揀選百姓的實際情況:一開始是揀選亞伯拉罕以及他的後裔,也就是以色列民。外邦人本來都不是神揀選的對象,這次序在律法之下,堅固不可搖動。但主耶穌來了之後,這個次序被更新成為新的標準,有如黑暗被照亮了,好比真理被顯明了,這次序就翻轉了。讓許多自高、不信的猶太人被拒絕在天國門外,反倒開了一條路給原本絕望的卑微之人、不配做神百姓的外邦人,叫他們有機會回應神的邀請。這個結果也反應了第11節講的,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耶穌來重構了新的律法,原本絕望的人就有了盼望。
我們今天所講筵席的比喻,從地上的筵席中可以看出,展現出來的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一面,所有參與的主人、客人都在彼此判斷,誰對我有價值,誰對我有用。結果就劃分出不可跨越的界線,就失去了愛。我們在教會裡面,跟弟兄姊妹團契相處,會不會也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呢?我們的信仰會不會不自覺的,也劃出了一道讓人無法跨越的界線呢?耶穌基督來,他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天國的筵席中,自卑的要升為高;願意付出不求回報的,要得真正的福分;原本絕望沒有資格的人,要接受來自神最誠摯的邀請。所有的人,不管你富足或貧窮,你有什麼樣的背景,你是信主超過四、五十年還是剛認識的。統統回到一個標準,誰有資格吃天國的筵席呢?就是單純像小孩那樣,願意謙卑順服的人。
最近聽到一位我很尊敬的屬靈前輩,可能是在很大的壓力當中,結果變得有點固執,有點聽不進別人的建議。就使用他的權責,命令別人要聽他的話,讓我很訝異。當然我不在那個壓力之下,無法體會他的重擔,也沒資格說些什麼。但是我的心情是很難過、很擔憂的,很希望這位屬靈前輩,他的內心能夠得著安息。我自己的看法,覺得為什麼人很難謙卑,很可能是因為他覺得不夠安全,好像需要一個保護來武裝自己,所以某種程度需要抬舉自己一下。但我相信在整個過程中,人在其中是不快樂的。該怎麼辦呢?翻到路加福音十五章,主耶穌又講了一些比喻,說他會撇下九十九隻羊,去尋找那迷路的一隻。說如果失了一塊錢,他會打著燈仔仔細細的尋找那掉的一塊錢。說如果有一個小兒子迷失了他的生命,他會每天等他回家,到那一天要給他戴戒指,宰牛給他吃。其實主耶穌的愛,正是讓我們能謙卑的關鍵。有了他的保護,有了他的應許,有他親自的邀請,我們還怕什麼呢?不需要再跟人爭奪,不需要再努力算計利益,不需要站在高位來武裝自己。因為耶穌愛你,是你唯一的倚靠,是你唯一的盼望。他為我們準備的筵席,遠超過世上一切事物,好得無比。只要你願意,求主賜下謙卑的心,願我們在筵席上相會,一起歡慶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