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介紹講壇信息 從凱撒利亞到特拉維夫的天路歷程|劉秉怡傳道

從凱撒利亞到特拉維夫的天路歷程|劉秉怡傳道

主日直播準時每週日10:00在教會YouTube頻道,歡迎弟兄姊妹線上參與

使徒傳第10章的經,是講述段耶穌的大弟子,我們的大師兄西門彼得,以及個外邦哥尼流回家的旅程,這個回家的天路歷程經歷不只是他們個的特殊屬靈經驗,更是耶穌基督跟隨者群體的信仰里程碑,帶出整個信仰群體方向的定位、定向,甚至影響了21世紀現在坐在這裡敬拜上帝的我們。使徒行傳第二章中,彼得宣告了被群眾釘死在十架上的耶穌「上帝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因祂的復活我們的罪得赦免,我們悔改接受耶穌基督為我們生命的救主,就會領受所賜的聖靈 ,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給所有主我們的神所召來的人。」(徒2:39)。盼望每當我們宣告耶穌的救恩時,是真切地回應上帝的愛,當我們宣告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時,就像把屬靈的利劍,充滿了能力與勇氣,詩篇23篇的「不怕遭害」是如此地真切。當我們宣告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時,我們是何等有福的

經歷屬靈三溫暖的彼得

使徒行傳的第九章,我們可以看見逼迫基督徒的掃羅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主耶穌而悔改;我們也看見彼得到了約帕,醫治病⼈,彼得伸手扶起死而復活的姐妹多加,因著這事傳遍了約帕,許多⼈就相信耶穌,之後,彼得就在約帕的⼀個皮革匠西門的家裡住了好幾天,在此之前,彼得在耶穌被釘⼗字架以及復活後這段時間,他的靈命狀態就像洗三溫暖⼀樣,不斷地受到反差劇烈的衝擊。不知現在他的心情如何?約 帕,是在現今以色列的首都特拉維夫⼤都會西南角的海邊,到現在,這裡已是⼀個由特拉維夫和雅法這個古老海港(就是約帕)兩城合併的以色列第一大城市。

費周章事倍功半的上帝

上帝做事總是大費周章,事倍功半,跟世的功利想法總是不樣,祂使用人的矛盾、不知便通、自以為是,使人們重新看見自己的愚蠢和不順服,也幫助我們真實地看見上帝的智慧與憐憫。和合本中的「硝皮匠」,就是製造皮革的工匠,他們將山羊、綿羊、駱駝的皮做成實用的皮製品,例如聖經裡提到的裝酒的皮袋。皮革匠的工作對象是動物的屍體,他們必須要把皮革泡在含有尿液和排泄物的桶子裡,所以他們的工作場所總是發出惡臭,經常不潔淨,必須離群索居,再加上他們要使用大量的水,所以住處和工作場所都要選擇在順風又順流的地方。

若是對於猶太的律法略有耳聞的話,我們大概可以從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故意透露的線索中理解皮革匠的工作是一個不潔淨的行業,更是鑽研律法的法利賽⼈所避之唯恐不及的。一個嚴格遵守教規的猶太人應該是不會接受硝皮匠的款待,因為一旦碰觸了規定中不潔淨的物品,就可能要迫使自己遭受被隔離的景況,大大地影響行動自由。所以我們可以想見,彼得來到的皮革匠家裡,我們可以想像,彼得竟然願意在皮革匠西門家住宿,說明這個接受聖靈更新,又在使徒行傳第⼆章中鏗鏘有力地宣告「基督是主」的彼得,似乎在第九章醫治釋放的服事中,表現出突破框架,不介意猶太人的舊禮儀,接受了皮革匠的款待。路加刻意交代了彼得住在一個皮革匠的家裡,留下了貓膩,然而關鍵總是藏在細節中。場景拉到了距約帕61公⾥左右的另一個城市,那裡有一位義大利⼈,羅馬公民,又是軍團的三級軍官,百夫長哥尼流。

哥尼流和彼得的雙異象

在哥尼流的異象之中,天使告知了這位義大百夫長得到了一個從神而來的任務,要他去距離凱撒利亞61公里的約帕,也就是現在的特拉維夫.法雅,去找一個在那裡出差的猶太人西門彼得。哥尼流打發的兩個家僕和自己的一個敬虔侍衛,想必是連夜趕路,然而人馬尚未到達時,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在等飯吃的彼得也見到了另一個異象:彼得看見天上降下一塊大布,裡面有各種四足的走獸和天空的飛鳥。有聲音三次命令彼得宰了吃。彼得無法接受,根據舊約的律法,這些食材都是不潔淨的,猶太人是不能食用的。正當彼得還在驚魂未甫之際,又有聲音告訴彼得:神所潔淨的,不可當作俗物。

什麼是潔淨?

到底什麼是潔淨?彼得為什麼那麼在意?我們可以追溯到利未記11章對於潔淨條例的記載,耶穌時代的猶太世界是一個「潔淨」與「不潔」二分的社會,大部份的人遵守拉比教導,小心謹慎的過著「潔淨」的生活,遵守的人最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淪為徒具形式的宗教禮儀規範,彷彿只記得如果沒有遵守潔淨條例,人們無法參與宗教活動敬拜神,也會被隔離在社群之外。其中,法利賽人又特別以操作律法作為聖潔的中心,主張在新時代、新處境中,必須詮釋律法,透過詮釋、操作律法來履行潔淨條例,法利賽人認為這樣便可以在新時局中活出與這個世界有別的潔淨的生命。然而,耶穌真正要教導我們的是,內心的潔淨才是真正的潔淨。

是神使⼈成為聖潔

以色列人長期以來一直忘記是什麼讓他們成為聖潔。是神使他們成為聖潔的。實際上,沒有一個人可以使自己成為聖潔,人們也忽視了一個事實,即使被宣布不潔並不意味著人有罪或是道德有瑕疵。耶穌經常與法利賽人爭論:因為法利賽人強調人為的傳統,以及對律法的詮釋和操作,而不是單單聆聽聖經的話語,這種操作模式所產生的結果,使人們更加地遠離上帝而不是將人們帶到上帝的懷抱中,享受上帝。

即使在耶穌復活之後,這些關於猶太人與生俱來的潔淨和外邦⼈與生俱來的邪惡或污穢的這種錯誤觀念,仍在阻礙上帝以在彼得的夢境裡同樣的方式舉起、靠近、潔淨、宣告來自列國的聖潔信徒都是上帝國度裡「土生土長」的⼈,是上帝國在地人。就救恩來說,我們都是既得利益者,我們早就明白,我們不需要像彼得這樣的屬靈掙扎,就已白白地領受上帝的恩典,因為歷世歷代的先賢、聖徒們,他們的信仰結晶都出自於這些屬靈掙扎中,使我們獲益。但在我們的真實日常生活中,每個人仍然受到許多封閉的價值觀、侷限的框架和狹隘的視野的衝擊,我們是否都願意以耶穌基督的眼光來重新校正我們在文化或是信仰中的偏見或偏差呢?

不知所措的彼得

彼得面對這種聖俗二分的價值觀的衝擊,顯得不知所措、無所適從,這時候我們發現選擇接受住在皮革匠家而且還住了好些日子的豁達的彼得。這時候變成十分剛愎,拘泥潔淨禮儀的彼得,這一切忽然顯得滑稽⼜諷刺,十分矛盾又前後不一致,然而,上帝的時間總是剛剛好,聖靈對彼得說話「彼得,外面有三個人來找你,快下樓跟他們去,不必多慮,他們是我差來的。」時間、⼈物、場景都銜接得如此恰巧,如果這不是天意,什麼是天意?

往返的旅程為的是什麼?

哥尼流的家僕和侍衛說明了來意,他們又從約帕風塵僕僕地再回到凱撒利亞,這樣大費周章的旅途往返為的是什麼?哥尼流的兩個家僕和一個敬虔侍衛,這一來一回走了120公里以上,費時四日一個羅馬人,在當時羅馬帝國的領土中,大希律王在海邊建立了這個羅馬式的城市和港口,命名為凱撒利亞就是為了諂媚羅馬皇帝,在這個凱撒利亞在猶太地區成為羅馬的權力象徵,是總督屯兵總部,也是行政中心。讓我們思索在使徒行傳第10章中的異像是否標誌著「潔淨」和「不潔淨」的終結?路加特別向提阿非羅大人訴說這個故事,是要突顯上帝的作為是為了人,不是為了食物。在異象中上帝「舉起」野獸活物,「靠近」不潔之物,上帝「潔淨」了牠們,宣告了「聖潔」。在真實的景況中,來自列國的信徒都因為彌賽亞耶穌的寶血遮蓋了所有的罪惡、過犯和罪孽,世界正在被帶到上帝面前。來自列國的信徒,不再是生活在以色列中的「寄居者」或「外邦⼈」,因為耶穌也為了外邦人在十架上犧牲。

聖靈澆灌

當哥尼流道出他的異象時使我們明白,上帝並沒有降低門檻讓外邦⼈進入祂的國度。上帝將聖靈澆灌在外邦信徒身上,就像祂在猶太信徒身上所做的那樣,成為合⼀的信仰群體,這是基督的教會,耶穌使教會從世界中分別出來,這是耶穌所定義的潔淨。耶穌要將救恩的福音同樣也交付祂的門徒,耶穌要祂的門徒超越種族、政治、性別,把福音傳遞出去。哥尼流渴望上帝的話語,請求彼得傳遞上帝在異象中要給哥尼流的話,彼得在羅馬人百夫長哥尼流家中的講論,上帝藉耶穌基督將和平的福音傳予外邦⼈,上帝應許的成就,在於耶穌從死裡復活。所以,耶穌的復活固然是歷史上某⼀天的事件,而復活的內涵是個人內在的枯骨復活,生命全然更新的奇異恩典。保羅在以弗所書2:13-19表明外邦人被更新的生命,是神家裡的人。神在創造中設下界線與秩序,猶太人在律法的框架和社群的規範下生存,致使彼得在他的文化及信仰塑造中起了極大的疑惑,其實疑惑不是壞事,但重要的是我們不要被疑惑所絆倒。

特拉維夫到凱撒歷亞的旅途,使彼得再⼀次更深刻地經歷了上帝恩典,彼得對遵行律法的同時以猶太律法為必然的信徒的生活準則的那⼀份執著被打臉、被翻轉,上帝所潔淨的人不可視為污穢,彼得和哥尼流因著各自的異象⽽相遇,還有同行六位約帕弟兄(11:12)以及哥尼流和他的家⼈們。到了凱撒利亞,哥泥流的虔誠不單只是個人的,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在上帝面前,要聽主吩咐彼得的一切話。彼得說「我真的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彼得再⼀次放下他自以為是的矜持,充滿從神而來信心,再⼀次鏗鏘有力的講述耶穌是彌賽亞的福音。當彼得還在說話的時候,聖靈就降臨在每⼀個聽道的人身上,領受聖靈是為了要讚美上帝。哥尼流和他的家⼈們受浸歸入主的名下,這群外邦在浸禮儀式中被認證為信徒,但浸禮並不是救恩的條件,而是這段天路歷程中的確認和象徵,哥尼流聆聽聖靈的聲音,領受聖靈的能力。外邦人歸依了基督,他們沒有歸順律法,在彼得和哥尼流群體之間,他們領受了聖靈,不單為他們加添力量,並且證實了他們同為上帝國國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