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神的榮耀|張傳弢傳道
一月底我在國父紀念館看了一場音樂劇「因愛啟程」,是由空中英語教室跟天韻合唱團演出,關於他們的創辦人彭蒙惠宣教士Doris的故事。Doris小時候就把去中國宣教當作她一生的志向。22歲時協同會差派他前往中國。當時的中國恰好是國共內戰,逃難的Doris最後輾轉抵達台灣花蓮。在這期間收到了父母在美國相繼過世的消息,雖然難過但她仍然聽從母親的遺訓:不要回頭,繼續往前。就仍然待在台灣,開始了一連串的福音工作,透過廣播教英文、放送音樂,把福音好消息傳遞到各個角落。之後雖有許多的難關,但Doris總是相信上帝一定會開路。這段時間也有不少美好的邀約:有薪資優渥的翻譯工作,甚至是男朋友希望一起回美國的求婚。可是Doris始終選擇留在台灣,為這塊土地獻上她一切全所有。當音樂劇演完後,高齡96歲的彭蒙惠老師就坐著輪椅來到現場,充滿活力的跟所有觀眾打招呼。這樣的生命讓我深刻感受到「榮耀」這一個詞,她的頭上好像帶著一頂上帝賜予的冠冕,這樣的價值遠超越世間其他事物與地位。之後我就一直在思想,如果一個敬虔門徒的生命,都能讓我感受到如此的榮耀,那麼上帝的榮耀豈不更是讓我難以想像嗎?今天就讓我們從幾個角度來察考聖經,盼望我們都能看見那榮耀、感受那榮耀、回應那榮耀。
一、從西乃山看神的榮耀
希伯來書中有一段經文,告訴我們基督徒目前所處的地位有多麼榮耀。因為在當時的處境中,有許多猶太裔基督徒被引誘、遭威脅恐嚇,因而離棄了基督,選擇回到原本的信仰。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經文說這是把耶穌重釘一次十字架,是一種羞辱耶穌的行為。可能你也聽過某些人受浸幾年後跑去信別的宗教,這其實是會讓人失去救恩的一件事。我想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他們沒有真正看見神的榮耀、真實感受到神的榮耀,所以也就無法對神有正確的回應。
聖經中有誰見過神的榮耀呢?一個很經典的人物就是「摩西」。出埃及記32章,當摩西上西乃山領受十誡時,百姓在山下造金牛犢來當作他們的神,大大地犯罪。到了33章,耶和華神就說祂不要與這些百姓同去,免得把他們擊殺在曠野當中。這件事想必對摩西的信仰造成很大的衝擊,因為當初從神領受的呼召是要把以色列百姓領往應許之地。但過程中百姓惹得神不高興,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經過跟上帝你來我往的協商,神好像答應了要一起同去,最後摩西就跟神求一件事「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摩西知道他必須看見神的榮耀,親自體驗上帝的臨在,才能把接下來的服事完成,不然是沒有辦法繼續下去的。親愛的弟兄姊妹,在人生最困難時,那真正能使你振作起來重新恢復的,往往是一首詩歌、一段經文、某一句話、甚至是一個人愛的表達…,可能是很短暫的一瞬間,但這一瞬間卻讓人感受到上帝同在的榮耀。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夢中聽見神對我說話,經歷了神的榮耀,也是這樣的經歷讓我決定要全職事奉,堅定我這一生信仰的道路。重要的是要切切尋求的一件事: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無論是透過何種方法,我想要看見你的榮耀,因為唯有神是我力量的源頭,離了你我就不能做什麼。
神的榮耀有一個特徵,就是不能夠觀看神榮耀的正面,因為人無法承受這麼大的榮耀,會死掉。所以耶和華說「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然後我要將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出埃及記33:22-23)神的榮耀包含了全然的聖潔和公義,這是罪人無法承受的。但神自己的遮掩則體現了祂的憐憫、慈愛,讓人可以經歷卻不至於死。基督徒應該要認識上帝公義聖潔的這一面,才會有敬畏的態度,上帝的慈愛與恩典才顯得更有意義。所以從西乃山的角度來看神的榮耀,的確這榮耀會是讓人恐懼戰兢的。但只從西乃山的角度來看神的榮耀是不夠的,它是一個必經之路,也是一條走過就不需要回頭的路。我們必須前往下一座山,就是錫安山。
二、從錫安山看神的榮耀
希伯來書的作者在這裡把兩座山做了一個奇妙的對比,為的就是教導信徒從錫安山的角度來看神的榮耀,告訴他們目前所處的位置是這裡,不是從前的那裡。第一個就對比「不能摸的山」跟「永生神的城,天上的耶路撒冷」。西乃山雖然實際存在,但卻因著神神聖的屬性而不能摸;而錫安山代表著已經賜給我們的末世應許,雖然現在尚未來到但卻是可摸的。地上的西乃山是舊以色列各支派聚集的地方,天上的錫安山是新以色列聚集的地方。第二個對比是「火焰」跟「千萬天使的聚集」,天使的聚集讓人直接聯想到上帝的寶座,尤其在啟示錄中更是記載了天使聚集在一起服事神,也為著羔羊所成就的救恩讚美神,編織出一幅非常榮耀美好的圖像。第三個對比是「密雲」和「名錄在天上的諸長子之會」,這很明顯講的就是教會,而且還是名字被登記在天上的。基督徒被稱作諸長子,更表明了必然要繼承產業的身分。第四個對比是「黑暗」跟「審判眾人的神」。在希伯來書4章16節有提到,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因為我們有一位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耶穌基督為我們獻上了永遠的贖罪祭。第五個對比是「暴風」跟「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就是指舊約時代的聖徒,不過從現在來看是泛指所有已經早我們一步死去的基督徒,他們正在等候復活。希伯來書提到這些人是已經到達目的地了,但是尚未完全,因為還在等候。所以錫安山是跨越時空的聚集之處,所有的信徒好比一個大家庭,將來都會在天上團聚。第六個對比是「角聲」與「新約的中保耶穌」,這可以跟第七個對比「可怕的聲音」和「所灑的血,比亞伯所說的更美」一起來看。創世記4章10節提到亞伯被自己的兄弟所殺,所流的血就在地裡向神說話,求神為他伸冤;那耶穌的血是怎麼樣呢?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流出的血也在說話,說的是求神赦免人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兩種聲音對比起來,當然是赦免的聲音更美。這不僅是呼求更是神寶貴的應許。耶穌是人和神之間的中保,寶血帶領我們抵達錫安山,進入了神榮耀的實現。
希伯來書的作者勸戒基督徒:既然已經來到錫安山(新約)了,就不要回到西乃山(舊約)去,要站在對的位置,以一個正確的眼光來看、來感受神的榮耀,這榮耀能夠幫助你勝過現今的苦難,幫助你在信仰的路上堅持到底。那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我個人對於這一段經文之於現代基督徒的應用,最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叫做「從道歉到道謝」。牧養青少年到現在,我發現常常聽到一句話「弢哥對不起!毓倫牧師對不起!」可能是因為青少年還沒那麼會掩飾,所以常常被抓錯誤,我們也會去教導,所以就常常聽到「道歉」。這就好比從西乃山去觀看神的榮耀,是律法的、不可摸的、是使人懼怕的、讓人想要隱藏或遠離的…,當然成人也會如此,我們還是常會因著罪惡、羞愧、覺得沒達到標準而愧對上帝。很容易停留在西乃山去看神的榮耀。當我聽到「弢哥對不起!」常常不知道要怎麼去回應,總感覺道歉不是重點。當然懂得認錯是很重要的,就像律法使人知罪是很重要的。但有一個更重要的是,不要只停留在知罪的羞恥感裡面,更要有一個嶄新的眼光,看見當中的恩典慈愛、他人的付出、自己擁有的來「道謝」。這樣的眼光才具有超越性。所謂的「道謝」就好比從錫安山去觀看神的榮耀,是可摸的、是有盼望的、是坦然無懼的、是赦免的,更是值得感恩的。如果能夠在正確的位置來觀看神,我們就能夠有正確的回應。
三、信心的眼光
親愛的弟兄姊妹,因著耶穌的救贖,我們已經到達錫安山,不要再回去西乃山了;我們不再是罪的奴僕,乃是義的奴僕。我們容易因恐懼而行動、因羞恥而行動、因著想要夠格而行動。要換一個新的眼光,這說很容易,要做卻很難。因為大多時候人看不見神的榮耀,感受不到,就不自覺地回到西乃山。環境還是一樣糟、某某人還是不改變、我的疾病沒有好…我要怎麼看見榮耀呢?彭蒙惠老師到中國宣教,什麼事情都還沒做,福音都還沒傳,就遇到戰爭只好逃離宣教工廠。所愛的父親、母親相繼過世,如此孤立無助的時候,她怎麼能夠繼續前進?怎麼樣能看見神呢?關鍵就在希伯來書11章1節「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是我最喜愛的一段經文。信心是實底,信心是確據。有些事情你望不到,有些東西你看不見,但神所賜的信心卻證明了它的存在。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前往應許之地時,他還不知道往哪裡去就照做了。上帝應許他的子孫要像星星、沙子一樣多,卻要他獻上獨生子以撒。亞伯拉罕因著信心,結果的確好像從死亡中得回他的孩子。直到死亡的時候,亞伯拉罕都沒有親眼看見神的應許實現,迦南地還不屬於他,他的子孫也還沒有那麼多。他是存著信心而死,並沒有得到所應許的。自古以來許多的聖徒死的時候還沒有得著所應許的,但都因著信心得了美好的證據。這個證據幫助他們建立了信心的眼光,帶領他們抵達了正確的位置,就願意忍耐等候,忠心回應神榮耀的呼召。
在我們四周有好多真實的例子,是可摸、可聽、可看的、可效法的。他們的生命都反映出神的榮耀,光照我們的眼睛。希伯來書12章1-2節「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弟兄姊妹,這許多的見證人如雲彩圍繞著我們,他們知道自己已經來到了錫安山,就用正確的眼光來觀看神的榮耀。因為相信耶穌已經為我們預備了最好的獎賞,就輕看羞辱、忍受苦難。
因著主耶穌的救贖,祂的寶血是信心的開啟,祂的再來是信心的結局。我們已經抵達錫安山,就不要再回去西乃山了。讓我們從正確的位置仰望神的榮耀!不再做罪的奴僕,乃是義的奴僕;讓我們以新的眼光來數算恩典!我們的反應要從道歉到道謝。雖然在這個世代,有越來越多的不容易,無論是疫情的肆虐、經濟上的衝擊、家庭倫理的瓦解、甚至是許多人對福音的抵抗。但跟隨主的門徒卻能倚靠祂而活,沒有恐懼、不再羞愧、跨越失敗、心存盼望。而我們將來也會成為那如雲彩般的見證人,影響著下一代,扶持他們、鼓勵他們。希伯來書帶領基督徒觀看一幅末世的圖像,勉勵我們繼續向前。也帶領我們看見自己所處的位置,是超越過往更美、更好的地方。盼望我們都能夠深刻感受上帝的榮耀,並重新得力、心存感恩,以正確的態度來回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