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主若肯|林毓倫牧師3
http://www.amoybc.org.tw/ 廈門街浸信會
首頁 事工訊息 講壇信息 2021 主若肯|林毓倫牧師
1100718

主若肯|林毓倫牧師

110.07.18主日信息摘錄
經文:馬可福音一章38-45節

主日直播準時每週日10:00在教會youTube頻道,歡迎弟兄姊妹線上參與

今天的經文所提到的痲瘋病是一種具傳染性的疾病,在利未記13-14章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記載,其實是泛指各種慢性皮膚病,也包含了今天醫學上的痲瘋病。利未記13:45-46節記載感染者要被隔離所處的群體,獨居營外,遇見人就要遮住自己的上唇避免飛沫傳染,還要大聲喊「不潔淨了」。甚至只要稍微靠近痲瘋病人的都要被算為不潔淨的,因此大家對於痲瘋病患都敬而遠之。罹患痲瘋病的人不僅身體患病需要醫治,離開群體空虛寂寞,心裡也必定充滿自卑需要纏裹,可能更不斷地詢問:為何這事臨到我身上?靈裡的罪惡與污穢也需要被潔淨。今天來到耶穌面前的,正是這樣的一個罹患大麻瘋的染病確診者,不知道他染病多久了,但知道,他需要身、心、靈、社會的醫治與恢復,讓我們一起藉著今天的經文,從三個方面來思想,更認識我們的救主,也更明白我們應當如何行,並且如何效法基督。

一、認識救主

主能:今天的經文關鍵核心在於,救主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是有全能,擁有一切的能力;因為他是基督,是救主,是永生神的兒子,是聖潔沒有罪卻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這是所有問題的解答,也是關鍵的核心。這個痲瘋病人想必從他人的口中或是街頭巷尾的談論聽過耶穌的大能,進而來尋求他,並且他知道主「必能」(v.40)叫他潔淨了。我們對主的認識是否像這個痲瘋病患一樣?篤定的說主有全能、主必定有能力醫治?很多時候我們知道主是全能的,卻尋求其他的有力人士或方法解決問題,卻不願意向我們口中那位有權能的主宰尋求,這似乎顯出我們對主不夠認識,或者是那樣的認識只是「腦袋意識上的認識、宗教信仰上的認識,而非一種真實的生命經歷與經驗」!此外,我們的主不僅只是「有醫治權能」的主,他更是願意醫治人的主。

主肯:聖經中主耶穌回應痲瘋病人的第一句話是「我肯」;主不僅掌管萬有,有醫病趕鬼的能力,他更是「願意、肯」回應我們需求的主。我們的主肯,他肯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他肯醫治我們的疾病、體會我們的苦楚。有的時候我們會認為耶穌沒有立即回應我們的禱告,沒有馬上醫治我們,沒有即刻改變我們的現狀,甚至是沒有救拔我們的親人離開死亡。也許我們沒有這些事情的答案,但這都不能改變對我們救主的認識~他愛我們,肯為我們降世捨命、肯為我們被他人輕蔑、肯為我們受盡羞辱與刑罰、肯為我們被釘上十字架!他肯,他若不肯,他又怎會觸摸這個痲瘋病人?

主觸摸:耶穌在還沒有回應痲瘋病人時,就先伸手「摸他」因為耶穌動了慈心、憐憫這個人;耶穌還沒用口回應之前,先用手的觸摸表達了他是誰:他是愛,他就是愛,他也因為愛而降世。耶穌愛這個痲瘋病患,不管他是不是有外在的污穢痲瘋病,又或是內在的污穢罪惡髒污;耶穌來就是要拯救這樣的人,要愛這樣的人。按著耶穌的全能,他大可不用觸摸,用吩咐與命令的,一樣可以治好痲瘋病患,但是耶穌的觸摸,表達了一種憐憫:對於身在病痛裡困苦無助的心的憐憫;表達了一種同理:對於身在罪惡病痛中無法救自己的窘境的同理;表達了一種接納:對於被他人所唾棄離群索居孤苦的人的接納;表達了一種赦免:對於被認定是不潔罪惡者的赦免與寬恕;也表達了一種醫治:對於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疾病他有主權醫治。這對這痲瘋病人來說,是何等的震撼?因為從世人的角度看他是需要身體的醫治,但耶穌首先觸摸的心,使他的心被修復得安慰、靈被釋放得自由、身體也被醫治得痊癒。沒有人願意觸摸的,主卻願意。

我們似乎都患了「大痲瘋」,我們有外在身體上的疾病要去面對,需要主的觸摸來醫治與恢復;我們內心的孤寂需要被主觸摸來安慰與修補;我們靈裡面那些罪惡慾望的綑綁與鎖鏈,需要主觸摸來饒恕、赦免並斷開我們的鎖鏈得以潔淨、自由。我們都有病,都需要耶穌。因為耶穌,我們的主能,主也肯,主更觸摸我們生命的一切不堪、不潔。而我們應當如何行來尋求主呢?今天這個痲瘋病人給我們很好的參考與學習。

二、我們應當

信靠:這個痲瘋病人對主有所認識,知道耶穌能夠醫治,他的行動「求耶穌,向他跪下。」讓我們看出他是謙卑自己來向主懇求,這個行動似乎不僅僅是因為有求於人,彷彿也是一種生命的折服。這個痲瘋病人不僅「找對對象」,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他對主耶穌有足夠的「信靠」。我們「信靠」耶穌嗎?我們將生命向他臣服,專一的尋求他嗎?我們有這種真實的信靠,還是往往走投無路了才來尋求耶穌呢?這個痲瘋病人不僅對主有真實的信靠,他對於主的信心更在下一句話彰顯出來「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這是一種全然的信靠與順服,因為他不僅具備按著自己的需要向主求醫治的信心,更具備主無論肯不肯醫治,他都願意在耶穌的主權底下順服的信心。

順服:之所以說他有順服,是因為這個病患的回應是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這不單是信心的表現,更是一種單純的順服。這樣的禱告不僅真切地表達出了他的需要被憐憫與醫治,更表達了一種「全然的順服」。這讓我想起在舊約裡但以理的三個好友,因為不向尼布甲尼撒王的金像下拜,而即將被丟入火坑之中,王再次向他們發出向金像下拜的最後寬容與通牒,他們的回應卻是「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書3:17-18他們表達出一種對神的信靠與順服,也完全順服神的主權。這不就跟這個痲瘋病患一樣,是有需要向主耶穌懇求醫治,也相信耶穌絕對有能力,但也將主權交給主,順服主的權柄。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否也應當學習信靠主的大能,順服主的主權?主若肯,能行一切大事;若主不肯,我們全都順服;這是一種主權與生命的全然交托。

傳揚:有趣的是,耶穌叫他去給祭司察看、按著定例獻上當奉獻與感恩的禮物,見證自己已經恢復之後,不要告訴別人。但這個人反而大肆宣揚,導致耶穌無法明明的進城繼續推展他的工作。感恩與傳揚都要有智慧才不會讓神的工作受攔阻。但是時至今日,耶穌基督的降世、受死、復活以及一切的工作都已經顯明,今日的我們,每個信靠他而蒙拯救的人,豈不應當「大聲宣告、勇敢傳揚」耶穌為我們所行的一切奇妙神蹟嗎?

三、效法基督

服事他人:從馬可福音裡我們真的看見基督是服事他人的,而不是等待被服事的。是謙卑負軛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是願意為了他人的需要而佇足停留在他人的生命中,與他人共感,並且留下時間、留下空間、留下服事、留下恩典與祝福的。我們的信仰,似乎也因為經歷過耶穌這樣服事我們,佇足在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能夠有力量與愛去事奉,學習基督服事他人的榜樣。

動了慈心:耶穌對這個人的醫治與服事,奠基在對他的愛;我們的事奉也必須奠基於經歷過神的愛,也是因著主的愛,所以用主的愛來愛身邊需要被服事的人,因為主的愛充滿我們的心進而使我們認知到他人的需要,進一步去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同理對方,但又不僅止於同理,而是能夠為他付出,甚至把對方帶離罪惡的捆鎖、帶離疾病的纏壘與轄制。

伸手摸他:我們除了有憐恤的心,更可以效法耶穌、倚靠耶穌去「伸手觸摸他人」,進入對方靈魂的深處,讓他感受到被接納。伸出手來去觸摸也許不是我們習慣,甚至要突破我們的舒適圈,甚至可能會被弄髒、感染,但我們仍要倚靠主,用主的愛去接觸、去擁抱、去扶持、去安慰,讓人透過我們伸出的手,看見主的手,並且就被主的手所牽引。

在澎湖,有一個幾乎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外國人,她生在中國,學在美國,卻將一生奉獻給台灣。無私照護沒有人敢靠近,沒人願意照顧的痲瘋病患40多年,她的名字是白寶珠。她的父親是宣教士,因著來自台灣樂生療養院孫理蓮師母的信,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協助痲瘋病人的照顧。當時台灣對於痲瘋病還是以捕抓、集中隔離、讓這些病患終生被隔離在樂生療養院直到終老。然而白寶珠認為這些病患更應該要被社會群體所接納、回到家庭、社會、被扶持。後來她發現許多樂生療養院的病人都來自澎湖,在樂生待的越久,就越不可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澎湖;於是她做了一個決定,1954年她一個人隻身前往澎湖,在那個沒有教會、排斥不相信外國人的地方開始挨家挨戶探訪尋找痲瘋病人,甚至照顧、醫治痲瘋病人。當年的澎湖還有「望夫島」,一但確定有痲瘋病,就被送到孤島裡等死,隔島相望不得相會。然而白寶珠卻加強對於疾病常識的教育,幫助澎湖人去了解、接納痲瘋病人,她「醫人、醫病、醫心、也醫社會」,漸漸地,澎湖人對痲瘋病不再恐懼,甚至有「白姑娘都不怕了,我們有什麼好怕的」。她對痲瘋病人的醫治與付出,甚至被世界衛生組織讚許為最人性化的醫療照顧。最後,痲瘋病在她有生之年絕跡於澎湖。她的家人雖都在美國,她也充滿對家人的思念,但當家人問她何時退休回美國,她卻回應「澎湖是她的家。」她也常說:「我永遠的家鄉是在天家,從澎湖回天家和從美國回天家,距離是一樣的。」最後她立下遺囑「把我的骨灰,撒向澎湖的大海......2008年,90歲的她安息主懷。她的一生好像親自回應了我們今天的信息;我們對主耶穌要有所認識,也要有所依靠;但我們的信仰更要因著主的愛進一步有所實踐。

願我們藉著今天的經文,更加認識主有全能,主也因為愛願意醫治,主更願意佇足我們的生命伸手觸摸污穢不堪的我們;只要我們全心的信靠主的大能,但也全心順服主的主權,並且經歷主之後,有智慧的感恩為主作見證宣揚主的恩典;更求主使我們繼續在生命中效法基督的榜樣,成為謙卑的服事者而非等待被服事,因為經歷神的愛與憐憫,而生發出憐恤的心看見他人的需要,並且靠著主的愛與恩典伸手去觸摸、擁抱他人的瘡疤與不堪,佇足停留他人的生命,陪他們走向基督、走向康復。

142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