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復興之路 3
http://www.amoybc.org.tw/ 廈門街浸信會
1051106

復興之路

講員:林承安牧師
經文:尼希米記1:1-11

談到現今的教會、家庭、社會狀況或者是我們個人的屬靈狀況如何,許多答案並不樂觀。許多的人對信仰是漠不關心,過去幾十年裡,美國有90%的人心中信仰上帝,但自2011年起,44%的人不會花時間去追求永恆的智慧,46%的人沒有考慮過以後是否會上天堂,18%的人不認同神對人有目的及計畫,而基督徒時常又是不冷不熱,太多的人藉由參加特會藉以提升他們的屬靈狀態,然而我們的國家需要復興,教會、家庭甚至是個人皆是。

尼希米記是提到信心的書卷,背景為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70年之久,這當中以色列亡國及城牆被毀,這是一個悲痛的時期,以色列人接受異邦的文化及教育,以至於他們對於神的愛及信心便也漸漸失去了。悲慘的70年包括了以下五點:1.與神疏遠,以色列人原為神的選民,之後歷經迦南美地,而又經過士師時期,神揀選大衛建立的以色列國,以色列繁榮昌盛是因其懂得倚靠神,然而在大衛與所羅門之後,分為南北兩國,最後因著敗壞,神任由其被巴比倫帝國所擄。2.空洞敬拜,以色列人原有輝煌的聖殿,按照摩西的律法守各樣的節期與獻祭,敬拜何等的充實,也是當時百姓生活的核心、不可缺少,然而在被擄後,聖殿便也不復存,僅剩下會堂的設立,雖有讀經與敬拜,但缺乏了意義與實質,只留下空洞與表面,意謂僅有宗教的外貌,卻缺乏敬虔的實質。3.自我中心,以色列人大都以農業與簡單的貿易為主,未曾與亞述與巴比倫等商業強國來往,未曾經歷強國的繁榮,被擄後眼前所見也令他們嚮往,因此以色列人開始追求物質享受與安定的生活,漸漸被外族同化,融入其中。4.標準降低,曾經對於是神的選民為榮,並且嚴格遵行神的律法,被擄後卻漸漸鬆散,神對他們的要求也逐漸淡忘,不再顧念神的心意,並且與外邦女子通婚,生兒育女,而外邦人的偶像崇拜也進入到家中,一切的標準皆降低。5.失去理想,面對強權,亞述、巴比倫帝國、埃及等列強之下,漸漸產生無奈感,忘記過去信仰的神,漸漸順服於當地的掌權者,適應使人失去敏銳的感覺,失去了起初的理想與熱忱,好比沒有信仰的社會。現今的社會及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似乎也漸漸的像上述五點,與神疏遠並且失去信心,敬拜成為點綴與裝飾,內心十分的空洞,缺乏敬虔的實質,宗教活動流於表面化,而生存的目的僅是為了做禮拜,許多基督徒的心中充滿了金錢,各人只專注在本身,以世界的標準取代了神的標準,最終也失去了理想,對於周遭環境感到失望,現今便也如同當時被擄的情況,被環境、被罪所擄。

活出神的心意,便不能任憑自己活得如同被擄時期,需要回轉、重建、明白神的心意,因此我們可從尼希米記當中,學到復興的寶貴功課,尼希米記的核心是建造城牆,在尼希米記217...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淩辱。」正是表明了整卷的核心。尼希米是當時帶領以色列人復興並且重建城牆的領袖,重建城牆是他的異象與使命,整卷的尼希米記中,城牆的重建與復興有極其大的關係:1.它是神選民的保障,何時有了城牆,以色列人便有了保障;何時失去了城牆,便失去了安全。2.它是神選民的見證,耶路撒冷是大軍的金城,是天上國度的耶路撒冷,城牆的存在,便是見證上帝是以色列人的神,若城牆被攻破,便代表神不在他們中間。3.它是神選民的界線,城外與城內以此劃分。重建城牆能恢復民心,使神的百姓走向復興之路。當初以色人需要城牆,而現今我們也需要為自己建立教會的城牆,家庭中的城牆,以至於分別出來歸與神。

從尼希米記看出當時的以色列人面臨了信仰危機,不僅是信仰,更是生存的危機,尼希米記11-3「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淩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他們正訴說著耶路撒冷的光景,是悲慘的遭遇,城牆被拆毀,剩下的人被凌辱,綜合上述,尼希米看見了問題,許多時候我們從家庭、社會當中看見了問題,並沒有錯,而大都是錯在給予的反應,在問題、困境、危機面前,人通常是下列錯誤的反應:1.抱怨爭鬥,生氣與苦毒充斥在情緒當中,因為生活當中缺乏了基督的性情,我們需要學習控制怒氣,並且對付,而非理所當然。而當怒氣無法順利排除時,許多時候便成為口裡的抱怨,甚至抱怨神,然而影響人心情的正也是抱怨。2.逃避,太多時候因著不順心而選擇離開,逃避面對事情,藉由轉移逃避所要面對的人事物。3.掩蓋,時常我們的生活方式便是在隱藏,掩飾我們的受傷或是受害,甚至是支離破碎,隱藏我們的軟弱與有限,為了呈現最好的樣子於世人眼前,事實上我們其實活得十分辛苦,漸漸地與人隔離,最後形成憂鬱症。然而正確的回應,是積極且勇敢地正視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如何正面積極地面對問題:1.牽掛重視,心存負擔,尼希米記14上段:「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當尼希米聽到耶路撒冷的景況時,便心存憂傷,並且心中產生極重的負擔,求神幫助我們,打開我們的眼目能看見真實的光景,並且心存負擔願意挺身而出,重建城牆是神放在尼希米心中的負擔,而在建造前,他需要來到主面前,重視並且滿有負擔。可悲的是,許多基督徒對於神家中的事漠不關心,採取迴避的態度,並且不願意勇敢的面對,從尼希米身上看見了國度觀,不可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尼希米為了遙遠的耶路撒冷流出了憐憫的淚水,即便是住在遙遠的巴比倫,仍反覆的紀念著從未見過的耶路撒冷。復興的第一步,我們需要能看見復興的人,而這樣的人大多成為了屬靈的帶領者、領袖。2.認罪悔改,禱告交託,若是僅停留在前一步的牽掛重視,便可能變成焦慮甚至是憂鬱,故第二步學習禱告交託十分重要。尼希米記4節後半段至11節皆是其禱告的內容,當人遇見問題時,總是靠自己解決問題,或是亂抓,如同溺水之人一般,然而尼西米卻清楚知道,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神,因此在危機與困難面前,尼希米禁食禱告,從這些禱告特點列出以下幾點:A.抓住神的應許:尼希米記15「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阿,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他的禱告是建立在神與子民的立約上,建立在對於神的認識與信心上,堅信地相信神對以色列人的應許。無論現今是多麼的敗壞,沒有神無法解決的問題,因主是一切的主宰。B.認罪悔改:尼希米的認罪,十分令人欽佩,尼西米記16-7「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著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尼希米是唯一聖經中論行為甚是邪惡的人,希伯來文中重複的運用邪惡二字,表明他們所犯的罪是十分嚴重,並運用了「我們」,與這群以色列百姓站在同一立場,向主認罪。尼希米記19「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尼希米緊緊抓住神對以色列百姓的應許,以至於神的選民無論在何處,只要謹守上帝的誡命,神必重新招聚屬祂的百姓。以色列民主要缺乏的問題是缺乏認罪悔改的禱告,現今的教會、家庭、個人亦是,今日國家發生問題我們個人皆有責任,我們皆需要認罪悔改的禱告。3.挺身而出,承擔重任,尼希米記111「主啊,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在帝國中作為酒政極具影響力,因其最接近王,而也最容易將以色列百姓的訴求上達王的面前,並且也是最佳帶領以色列人復興的領袖,當我們面臨困境時,是否能知道自我的身分為何,而危機來臨時,又如何面對。

你要成為自保者還是受命者?面對危機時,自保者總看見危機,而受命者則看見機會,自保者眼目狹隘,只著重眼前的利益,考慮自身的好處,從人的低處看見問題,而受命者的眼光截然不同,他們站得高,並且看得遠且廣,他們看問題的角度是由天國的角度觀看,而心中所思念的是願神的國降臨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看見非但不是眼前的好處,而是永恆的利益。華人的基督徒常有難民的心態,常不為著信仰有站立的精神,而總是為自己的禱告希望獲得好處。我們眾人皆需有使命感,且擁有國度觀,因此我們不能總想到自身的利益。有使命的教會,才有存在的必要,有使命的教會,能看得高、遠且廣,是一個擁有國度觀的教會,願我們眾人皆能成為受命者,而非自保者,並且作主的門徒,一生跟隨主。

1354255